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眉山  >  眉山区县  >  丹棱
四川丹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打造“六有”新乡村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18-03-14 08:08来源:四川新闻网

 

底气何来?

“五大成果”提振信心

新老照片鉴定丹棱变迁,对比数据描绘收入增长。2017年,“三大收入”指标均在2010年基础上率先实现了翻一番。

农民生活富了。2017年丹棱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95元,增速居眉山第一。

农业产业强了。2017年“东坡味道·丹棱特产”实现销售收入46.4亿元。

农村人气旺了。丹棱16.8万人,留在村里的果农就有8万人。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丹棱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有利条件。我们有率先实现乡村振兴的底气!”县委书记朱莉介绍,历届县委、县政府都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把农业农村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坚持工业农业一起抓、坚持城市农村一起抓,“五大成果”就是该县率先实现乡村振兴的底气。

产业发展有特色。丹棱已是远近闻名的农业强县,“果桑茶林”四大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超50万亩,粮经比例2.5:7.5。特别是桔橙产业,该县积极探索“大园区小业主”模式,通过“五化”并进,发展现代小农,推动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全域推进以“不知火”为主的桔橙产业发展,全县优质晚熟桔橙产业种植面积超16万亩,产值突破26.6亿元。2017年,“丹棱桔橙”成功创建为四川省首个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品牌价值40.61亿元。2016年底,由农业部主办的全国果茶绿色发展经验交流会在该县召开。

生态宜居显成效。创出了全国文明的“龙鹄模式”,一元钱解决了农村垃圾“投入难、减量难、监督难、常态保持难”问题,垃圾“水上漂、桥头堡”的问题已根治了。“一元书记”罗朝运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作为全市唯一的农村基层代表,3月7日,在全国人代会四川分团讨论时被点名发言,分享美丽乡村建设经验。全域推行畜禽污染“3211”治理模式,实现了畜禽粪污的循环利用,破解了畜禽养殖粪便外排污染环境和种植业缺少有机肥两个难题。实施农村污水治理,形成“县乡村户”全域覆盖的水环境污染治理格局。退耕还林净增面积4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7%。县域内河流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5%以上。该县农村处处呈现出房漂亮、院整洁,水清亮、路通畅的美丽画卷。

乡风文明出示范。去年,该县村社换届,换高了学历,换轻了年龄,换出了活力,一大批勤劳善作的“蜜蜂型”基层干部正在广阔天地大展作为。县委、县政府先后投入5000余万元,对村级阵地进行“公共服务6+1”标准化改造提升,“大雅新农民·快乐新农村”群众文化活动铺天盖地开展,每年举办超100场次,建成众筹文化院坝和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80个。在全县开展“丹棱榜样”“十大优秀村(社区)书记(主任)”“道德模范”等评选表彰活动,培育表彰了一批先进典型。

乡村治理更和谐。“党群集中活动日”让农民有了自己的“组织生活”。建立群众声音服务站,实现群众张嘴、干部跑腿。实行党务村务公开和农村“三资”信息化管理,农民享受知情权。配备网格员,该县112名网格员共办理事件27314件。建立村级规范调解室,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及时。“雪亮工程”、“红袖标”队伍,确保农村治安防控有力。近六年来,该县的信访量一直全市最少,社会治安群众满意度测评一直全市最好。

农民生活奔小康。2017年,丹棱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95元,增长9.5%,增速全市第1,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为1.79;全县私人存款余额65.29亿元,按户籍人口16.3万算,人均存款为4万元,较2010年底人均1.3万元增长208%,高于眉山市人均存款;农村80%是楼房,小型汽车15851辆,较2013年翻了近4番,几乎每10人拥有1辆小车。

国家有乡村振兴的大战略,丹棱有乡村振兴的好基础,丹棱人将如何紧抓战略机遇,肩负使命担当,率先实现乡村振兴。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下一页 尾页
相关新闻
编辑:肖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