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盘上的温度——写在5.20全国公交驾驶员关爱日之前
2025年05月16日 11:10:39 来源:四川新闻网
陆晓皖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 郑佳洁 摄影报道
清晨5点,整座城市尚在沉睡,眉山东站已亮起星星点点的灯光。3路公交车驾驶员陈勇熟练地检查轮胎胎压、调试仪表盘,为第一班车发车做最后准备。6点30分,引擎轰鸣声划破寂静,车灯照亮空荡的街道,这辆公交车将载着早起的学生、赶工的上班族和赶集的老人,开启城市一天的脉搏跳动。
“单辆车日均运送乘客超500人次,全年行驶里程超5.5万公里。”眉山市展通公交客运有限公司的数据背后,是驾驶员昼夜不停的坚守。他们穿梭于10米长的车厢,手握方向盘,脚下是油门与刹车的交替,肩上是一座城市的出行命脉。“我们是最熟悉城市‘毛细血管’的人。”陈勇的这句话,道出了公交司机群体与城市共呼吸的独特使命。
车轮丈量岁月长
陈勇今年59岁,挡风玻璃下压着一张泛黄的“明星员工”奖状,这是他用21年时光镌刻的勋章。
2004年,刚入职的陈勇驾驶车辆途经城郊时,一位母亲抱着口吐白沫的孩子冲到路中央拦车。“那时候路上几乎没有出租车,孩子脸色煞白,浑身抽搐。”他回忆道。紧急时刻,他迅速征求全车乘客同意,调转车头直奔医院。令人动容的是,乘客们非但无人抱怨绕行,反而有人主动帮忙安抚孩子。次日,那位母亲带着康复的孩子到首发站致谢:“孩子的命是您捡回来的!”陈勇却摆摆手:“换了谁都会这么做。”
21年间,陈勇的安全行驶里程已突破百万公里,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他的驾驶哲学朴素却坚定:“宁可慢三分,不抢一秒险。”夏季暴雨时,他会提前半小时到岗检查车辆排水口;冬季结冰路段,他总在首班车前撒盐防滑。那张被阳光晒得褪色的奖状,在他眼中是集体的荣誉:“这称号不是给我一个人的,是给所有守规矩的司机。”
新兵接棒传薪火
如果说陈勇代表着一代公交人的坚守,那么新入职的李堂伟则诠释着使命的传承。这位退伍军人曾有机会选择“体面”的文职工作,却在今年1月毅然穿上公交制服。“我这人天生不爱坐办公室,方向盘一握,心里才踏实。”他笑着解释自己的选择。
入职三个月,李堂伟已熟悉5条公交线路的运营。部队锤炼出的纪律性成为他的优势,但师父刘海龙的教导让他明白:“服务市民不仅需要技术,更要用心。”实习期间,师父反复强调细节:大北街路窄树密,“要注意剐蹭”;经过学校路段时,“脚要时刻备在刹车上”;面对突发情况,“安全重要,乘客感受也不能忽视”。
一次急刹避险后,师父第一时间向乘客致歉的举动深深触动了李堂伟。“以前开军车讲究效率,现在才懂公交驾驶是门‘温度的艺术’。”他感慨道。从油车到电车的技术革新,从“马路牙子啃冷馒头”到场站食堂四菜一汤的变迁,李堂伟在行业发展中读懂了责任的分量:“条件好了,更要对得起这份信任。”
双向温情护归程
“十年前,司机们蹲在马路牙子上啃冷馒头,现在他们能在食堂吃上四菜一汤。”眉山市展通公交客运有限公司经理申富华指着场站分布图,四个红点如同城市的“能量补给站”。驾驶员交接班后,步行百米即可享用热乎的土豆烧牛肉、清炒时蔬,保温桶里常年备着消暑的绿豆汤与驱寒的姜茶。
改变不止于“食”。过去司机蜷在驾驶座补觉的场景已成历史,如今场站休息室配备空调、储物柜整齐码放毛毯颈枕,甚至计划增设心理疏导室和健身区。“驾驶员长期久坐、精神紧绷,我们要让他们的身心都得到关怀。”申富华介绍,公司准备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未来还将添置跑步机和按摩椅,“心暖了,服务才能更有温度。”
目前,眉山市展通公交公司500余名公交司机守护着60余条线路,日均服务超10万人次。他们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却写满了日复一日的温情:或许是暴雨中多等一位踉跄赶车的老人,或许是深夜末班车为晚归者亮着的那盏灯,又或许是急症患者家属深深鞠躬时泛红的眼眶。
5月20日是全国公交驾驶员关爱日。当车轮再次碾过晨光与暮色,愿每一句“谢谢”都能穿过人潮,抵达这些沉默掌灯人的耳边。他们用方向盘描绘城市的轮廓,用坚守温暖每一段归途——这是关于平凡英雄的叙事,也是城市文明最生动的注脚。
编辑:郭幸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