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
近日,全四川省药品流通监管工作座谈会在眉山市青神县召开。会上青神县局作了题为“眉山市青神县探索‘136’工作法推动‘两员’建设 夯实药品安全基层治理基础”的经验交流发言。
近年来,眉山市青神县市场监管局积极推动药品安全监管网络向基层延伸,大力开展药品安全“两员”队伍建设,强基础、破瓶颈、促提升,创新探索“136”工作法,构建基层药品安全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建好“一支队伍”,壮大基层监管力量
一是坚持群众路线。秉持“监管源于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从基层镇村干部、片长、网格员中遴选153人组成“两员”队伍,充实壮大基层监管力量。二是落实经费保障。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40余万,由各乡镇(街道)根据“两员”日常工作开展情况实行差异化考核。三是强化队伍能力建设。精准定位“两员”职责,开展“五查一报一宣传”(查证照、查来源、查效期、查储存、查场所)、药品安全风险排查工作流程和投诉处理流程培训,准确掌握排查要领和操作方法。
突出“三位一体”,构建基层监管体系
探索政府主导、部门主抓、群众主体的“三位一体”监管模式,推动药品安全监管从一元管理向多元治理转变。一是突出政府主导基础。通过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组织,构建立体化、网格化监管体系,把药品监管触角延伸到村(社区)一级,打通基层监管“最后一公里”。二是突出部门主抓关键。市场监管部门负责药品零售和使用环节质量监管,卫健部门负责药品使用行为监管,医保部门负责药品集中采购管理,形成“三医协同”,实施综合监管,公安部门负责打击药品违法犯罪行为,构建多部门齐抓共管局面。三是突出群众主体根本。通过“两员”带动激发群众积极参与乡村药品安全治理,让群众从“事中人”转变为“观察员”和“情报员”,有效提高农村居民安全用药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落实“六项举措”,增强监管履职质效
一是建立一个机制。建立政府统筹、部门监管、乡镇考核、“两员”巡查的管理体系,厘定职责任务,实施专项考核,定期督导调度,开展通报约谈,实现药品安全基层治理有人有责有保障。二是搭建一个平台。投入100余万研发药品安全“两员”信息化监管平台,搭建“一网四端”构架。县局通过“监管端”开展监督检查、数据分析、指挥调度等,乡镇通过“治理端”实施“两员”管理考核,“两员”通过“治理端”开展风险排查和业务学习,经营主体通过“主体端”完成信息公示、风险自查、年度报告、问题整改等,群众通过“消费端”实施主体评价和投诉举报等。三是设立一个“前哨”。在乡镇卫生院全覆盖设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点,“两员”实时收集上报群众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县局及时开展分析研判、风险预警、隐患处置。四是开展一项抽检。“两员”协助开展风险抽检和监督抽检,对群众反映突出、不良反应频发、储存条件不合规等质量存疑药品实施精准靶向抽检。五是建立一张清单。根据经营主体经营类别制订标准化监督检查任务清单、个性化风险排查责任清单,制发“两员”明白卡和药品安全投诉处理流程,让“两员”履职有依据有标准,化繁为简切实为基层减负。六是深化一个维权。建立“1+N”消费维权体系,乡镇及村(社区)实现消费维权站、点全覆盖,以“两员”作为“站长”“点长”就近就快收集上报并协助处理投诉举报。
自“136”工作法推行以来,青神市场监管系统“两员”建设得到了有力提升。一是监管效能提升。全县“两员”开展药品安全风险排查600余家次,收集上报药品不良反应494例,受理投诉举报26件、药品抽检35批次。完成“青质安”系统基础信息采集351条,发现处置问题13个,群众评价144条,公开政策法规44项,实现药品监管和基层治理标准化、规范化、精准化、智慧化。二是社会共治提升。全县“两员”参与开展药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科普宣传3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0余份,设立维权站点和扫“码”维权,受理投诉举报26件,未发现乡村药品“会销”“游贩”等市场乱象。三是行业自律水平提升。通过“监督检查+两员排查+群众参与+公示监督”,促进经营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经营行为更加规范,全县连续多年药品抽检合格率100%。(供稿:眉山市市场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