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晓皖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 李田
走进2024竹博会现场,竹丝编制的灯笼精巧玲珑,仿真竹“花”开得正好……近日,青神县2024中国国际竹产业交易博览会(以下简称“2024竹博会”)的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其中,1号展馆展出的竹纤维一次性餐具吸引了众多目光。
![]() |
据了解,该餐具以箬竹叶和竹子等植物纤维为原材料,通过超声速粉碎分级技术加工,制成符合生产标准的全生物降解植物纤维颗粒。这些颗粒随后被用来生产全降解的餐盒、餐具、吸管、垃圾袋、购物袋以及农用地膜等多种产品。
“别小瞧这些餐具,它不同于传统纸质、塑料制品,不仅实用,还很环保,还能进微波炉!我们的竹纤维餐盒和环保袋在自然环境中仅需半年时间即可完全降解,而农用地膜的全降解过程更是只要3个月!”展商介绍道。
![]() |
在全球化的今天,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青神县作为中国竹编艺术之乡,积极响应国家“以竹代塑”的号召,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推动竹产业的绿色发展,为全球环境保护贡献中国智慧。2024竹博会上,全国竹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了“以竹代塑”专项标准体系,为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标准引领。
![]() |
什么是“以竹代塑”?
“以竹代塑”是指利用竹子的可再生性和生物降解性,替代塑料制品,减少环境污染。竹子具有生长周期短、韧性好、可塑性强等特点,是理想的环保材料。青神县作为中国竹编艺术之乡,拥有丰富的竹林资源和深厚的竹编文化,为“以竹代塑”提供了天然的优势。
![]() |
为什么选择竹子?
竹子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竹类纤维细长、硬挺、壁厚腔小、密度大。具备强度高、韧性好、硬度大、可塑性佳等特点,是优质的可再生、可循环、可降解的环保材料。在“双碳”背景下,竹子的吸碳固碳功能尤为可贵。有数据表明,竹林的固碳能力远超普通林木,是杉木的1.46倍、热带雨林的1.33倍。
![]() |
在此前提下,青神县地处四川省眉山市,拥有丰富的竹林资源和深厚的竹编文化。2023年,青神县竹产业综合产值达80亿元,用全省1%的竹林面积创造了全省7%的竹产业产值,成为“国际竹编之都”。
如何“以竹代塑”?
竹子这么有用,青神如何凭借丰富的竹资源,走出一条有着自己地方特色的“以竹代塑”之路?在2024中国国际竹产业交易博览会上,青神给出了答案。
![]() |
2024竹博会在展馆设计上秉承“以竹代塑,零碳零塑”的设计理念,创新性地使用高强度、无异味的竹瓦楞纸和竹钢等新型材料,精心打造了一个“零碳零塑”的博览环境。展览的展位设计突破了传统的集市模式,在场馆内营造了一个全景式的“衣、食、住、用”生活场景,全面展示了“以竹代塑”的绿色生活方式。
![]() |
竹博会上,国际竹藤中心的研究员深入解读了“以竹代塑”专项标准体系。从发布背景、构建原则、主要内容和组织实施四个维度,向与会嘉宾指明“以竹代塑”的未来之路。遵循协调一致、全面成套、层次适当、划分清晰、适度前瞻的基本原则,覆盖基础通用、工程及建筑材料、文体用品、工艺品、医用品、家具家居、电器外壳、日用品等多个领域。
![]() |
值得关注的是,在众多与会展商中,2号展馆展商四川省青神县云华竹旅有限公司凭借其青神竹编“以竹代塑”项目,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大中心联合主办的2024年度“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可持续发展”案例征集和评选中,荣获四川省唯一入选案例。该项目将被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案例库,并在国际培训中发挥重要作用。
![]() |
青神县的“以竹代塑”创新之路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也为全球环境保护事业贡献了力量。通过种植竹林、生产竹纸、传承竹编非遗文化、举办竹博会等活动,成功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打造了一种“一产优、二产强、三产特”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为竹产业的创新发展注入新活力,推动青神竹产业“新发芽”。(图片来源:青神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