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 近期,眉山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成功开展了1例“新生儿亚低温治疗”。这是继近期科室成功开展“新生儿动-静脉同步换血术”和“成功救治重症血友病新生患儿”后的又一突破。
![]() |
此次接受“亚低温治疗”的患儿,因“胎儿宫内窘迫”在眉山市人民医院产科急诊剖宫产,出生后发生重度窒息,胎粪III°污染,表现为无呼吸、无肌张力及喉反射症状。Apgar,即新生儿评分1分钟仅3分,而正常满分为10分。在产、儿科的积极抢救下,患儿复苏成功,随后转入至新生儿科进一步治疗。
病情危重,入科经脑功能监测提示普遍低电压,科室主任刘芳查看后,认为孩子有“亚低温治疗”的指征。
据悉,亚低温治疗是防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疗效最为显著的方法之一。原因是亚低温可以降低脑代谢,防止脑水肿,抑制自由基活性,抑制细胞凋亡,减少脑损伤的范围。 在2011年的“足月儿HIE的循证治疗指南”中曾指出,符合条件的中-重度HIE在6小时内应实施亚低温治疗。该治疗项目应用较为广泛,但在眉山市区域尚未开展。
![]() |
经过严格的评估,新生儿科及其团队具有对此病开展“亚低温治疗”的条件,经商议后,立即实施救治。在刘芳的带领下,医疗团队快速将患儿核心温度(肛温)降至34℃,并将核心温度持续控制在33℃~34℃,此状态将历时72小时,最后逐渐复温,计划每小时复温0.3℃~0.5℃,直至恢复正常体温36.5℃,恢复时长约8小时。
治疗期间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确保生命体征稳定。与此同时给予窒息复苏后的综合治疗,间断脑功能监测,经治后提示:脑电压逐渐抬高,出现成熟睡眠波。
经过2周的顺利治疗,小宝贝终于痊愈,达到出院的指征。在即将回家的当天,孩子家属特意送来锦旗表示感谢。新生儿科不断填补全院乃至全市专科治疗空白,也为当地百姓及家庭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生命希望。(供稿:眉山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