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乡村振兴“健康线”②】3个实招硬招!丹棱县让群众健康更有“医靠”

2024-06-07 12:41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陈荞

四川新闻网消息(余萍 李田 郑佳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守护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近年来,丹棱县大力实施全域农村地区“五个一”居家医养“床位”服务,村级卫生室“七个一”提升,乡村中医药“1+3+5”体系等三大建设,全面夯实基层卫生服务网底,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促进了当地乡村医疗卫生特色错位发展,使老百姓切实受益。

提升基层医疗“硬实力” 看病环境更好了

“以前卫生室的条件没有现在好,经过改造以后和城里面医院基本差不多,服务态度也好,这里还有烤灯(理疗),烤一次我的腿就舒服不少。”布局合理的医疗空间、配备齐全的医疗设备、细致入微的健康服务……这是丹棱县仁美镇桂香村村民最新的就医感受。

雄义村卫生室

村卫生室是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网底,也是乡村振兴的前沿阵地,其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和身体健康的幸福感。

近年来,丹棱县科学谋划、精准施策、靶向发力,为进一步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整体水平,围绕“两中心一网底”建设,对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重塑布局。

其中推动的高标准村级“网底”建设,按照一村一高标准卫生室的布局,实施了村级卫生室“七个一”扩能建设,结合农村群众实际需求,增设相应服务功能室。部分已完成改造提升的村卫生室,在“颜值”显著提升的同时,医疗服务水平也在不断完善,在原有诊疗设施基础上,新添置的血糖仪、康复器具、诊查床等医疗设备更是极大方便了群众需求,诊断、治疗、用药、收费等就诊流程也统一规范化,让村民在“家门口”享受优质、便利的医疗公共卫生服务。

据悉,丹棱县35个行政区村卫生室达标建设预计在12月底之前全面完成,其中11个村卫生室功能规范设置将达到眉山市村卫生室二类基础设施标准,每个村卫生站平均业务用房也将达到87.2㎡,让群众就医环境焕然一新。 

打好医疗队伍“组合拳” 看病距离更近了

“我都是好多年的类风湿关节炎了,现在按时来卫生室针灸、刮痧、开药,一天天下来感觉好多了,还不用大老远往城头的医院跑!”丹棱县仁美镇雄义村的老张刚刚结束了今天的中医理疗,已经很久没有大把大把吃止痛药的他,精神明显好了很多。

雄义村卫生室

老张看病省心省力,也得益于近年来丹棱县基层村卫生室建设的大力推进。自2021年起,作为丹棱县村级卫生室提升项目的试点,雄义村卫生室便进行了“七个一”高标准建设,不仅配备了疫情防控、中医理疗、健康教育等设施设备,还纳入了医保定点,在丹棱县率先实现了村民“小病不出村”的愿望。

“村卫生室现服务人口约3800余人,目前配置为绝大多数群众带来了便利,尤其是部分慢病患者,不用一趟趟往县城跑,在村卫生室就能实现基本用药和中医理疗等服务。”雄义村村医徐远利说道。

夯实基层卫生网底,加强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是目前村民最方便、最及时、最经济的就医途径,也是服务村民健康的“最后一公里”。如何让群众在“家门口”甚至是“不出门”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

仁美镇双桥卫生院

据了解,丹棱县23个行政村(社区)卫生室进行高标准改(扩)建后,不仅按照群众实际需求增设中医理疗、健康教育等3个功能室,还打造了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村级卫生健康阵地7个,更新设施设备400余件,实现村(社区)平均拥有医疗卫生“点位”1.5个,基本建成15分钟就近服务圈。

同时,通过整合县域各方资源,该县创建“五个一”农村居家健康养老医养“床位”服务团队,每一家医疗机构,就包含1个“全专”医务服务团队、1个社工服务团队、1个特色医疗卫生健康服务包、1名村(社区)看护干部。在此基础上,积极打造农村地区老年人在家就可以享受与城区同质化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送医上门,开展健康监测、用药指导、转诊服务、生活起居照料等服务活动,守护老年健康。

“医生们上门来看病,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简直太好了!”谈起送医上门服务,丹棱县高河村村民刘女士非常激动,她表示,母亲腿脚不便,一有病痛出趟门非常费劲,现在有专门的医疗队伍上门看护,老人的看病、用药、健康指导方面都提供了极大便利。

省去费心费力排队、挂号、预约等环节,随时出门就能检查,不出门也有家庭医生……2024年,丹棱县群众已开启“家门口就医”新模式。

跑出为民服务“加速度” 看病体验更好了

实现“家门口”就医,不仅“有”还要“优”。

2022年,丹棱县卫生健康局从全县实际出发,紧紧围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成立县医院集团,将乡镇卫生院全部纳入集团,实现人、财、物集中统一管理,将县域医院的人才、技术、硬件资源下沉到基层卫生院为群众服务。

仁美镇双桥卫生院

由医共体牵头医院与成员单位组建联合门诊,在科室设置、医疗质量控制、人员培养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扶,同时选派内科、康复、口腔等执业方向的专家定期到基层坐诊、带教,由县级医疗水平去带动乡村医生,做到留技术不留人。

“平时要走几十公里去县城里看的病,现在去村卫生室就能给自己看了,不用跑远路遭罪了!”患有高血压的刘婆婆,长期饱受病痛折磨,村卫生室的医生进修理疗技术后,每次来针灸就好多了,让她很安心。“生病了,都愿意来卫生室看。”

同时,丹棱县为补齐村医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能力不强等短板,定期开展在岗村医技能培训提高业务和水平、组织招收定向大学生村医、提升在岗村医社保补助等,让村医队伍脱“草鞋”穿“皮鞋”、从“游击队”变“正规军”。

仁美镇双桥卫生院

丹棱县还围绕群众受众度高的中医药服务,大力实施乡村中医药“1+3+5”体系建设,现已调配15名县域内“名中医”组建县中医适宜技术指导培训中心,开展集中培训7轮200余人次,实施“一对一”“一对二”师带徒13人;建成中医医养分中心1个、村级中医阁16个,内涵打造中医馆1个,新拓展中医适宜技术3项,新研发中医药保健产品5个。

在针对慢病患者个性化打造的“三级医师参与、三色分类管理”模式分级诊疗中,也充分发挥了中医药治疗慢病的辅助康复作用,让越来越多的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除此之外,各村卫生室均纳入医保定点范围,村民医疗费用即时结报,进一步织密医疗卫生服务网,让百姓可以就近享受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真正实现了“小病不出村”。

目前,丹棱县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达标率100%,村卫生室诊疗量同比改造前(2022年)平均提升9.6%,乡村中医药服务量占比同比(2022年)提升3.6个百分点,试点区域群众居家医养满意率100%。下一步还将持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夯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打通乡村医疗“最后一公里”。(图片来源:由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