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园”来眉山 2024年成都世园会“眉山城市主题日“精彩纷呈

2024-06-01 22:53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陈荞

四川新闻网消息(李田 余萍)谈及眉山,你会想到什么?是北宋即闻名的“三苏”文化,是万千风貌编入画的青神竹编,还是四季花开不断的瓦屋山......6月1日,在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眉山园,眉山市举行了城市主题日活动。活动设置了眉山城市宣传展示区域、特色产业展销区域、文旅宣传及产品展示展销区域、非遗项目展示体验区等,以及开展了富有眉山特色的文艺展演。 

据了解,4月26日至10月28日,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在美丽的成都东部新区绛溪河生态绿廊举行。

作为世界花卉园艺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成都世园会以“公园城市 美好人居”为主题,以“绿色低碳、节约持续、共享包容”为办会理念,集中展示来自世界各地的特色花卉植物以及园林园艺精品,并以独特的园林艺术、丰富的文化活动和完善的游客体验,传递绿色发展理念、提升城市生态品质,向世界集中呈现公园城市实践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眉山市积极组织,精心打造,聚焦“文化+生态”营造的眉山园,展示了品质眉山形象和独特魅力。


走进眉山园,浓厚的文化气息和美丽生态环境让人印象深刻。眉山园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采用中式园林与现代建筑相结合的手法,打造了东坡坊、东坡林、瑞莲池、无竹亭、橘颂园、东苑、西苑、梅园八个景观。整体以东坡文化为主线,以竹为主要元素,运用水景、山石、竹建筑、乡土树种组团,有机融合东坡经典诗句,展现以文化人、山水形胜、诗意栖居、绿色低碳的宜居公园城市。

来来往往的游客,在眉山园入口处驻足,他们被大门朴质又气派的风格吸引。眉山园大门以世界最美桌山——瓦屋山塑形,以红砂岩塑造“眉州人文之门”,结合原生地势营造的“一抔岷江水”,映衬着“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全竹坊,诠释了布局简约疏朗、内涵清新文雅和格调自然和谐的生态造园理念,向世界展示眉山“古之形胜地”散发出的时代华章。

步入园内,东坡坊旁,瑞莲池袅袅雾气随轻风弥漫飘散,令人心旷神怡。此处打造主要借景东坡城市湿地公园、烟雨柳江、中岩寺唤鱼池,搭配全竹廊桥、含苞待放的睡莲、活泼好动的锦鲤、春意盎然的花草,一幅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眉山美丽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观看园林艺术同时还能体验眉山非遗项目,真的非常棒。”来自西南民族大学的3名学生正在眉山园体验青神竹编的制作过程,“体验青神竹编时就能想起苏东坡对竹的喜爱以及诗词,三苏文化、东坡文化就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来源,真想去眉山看看,深入了解一番。”

不止能欣赏园内美景,还能体验文化的魅力。眉山园内,开展青神竹编非遗项目展示互动体验、改编自“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宋服快闪舞蹈《婵娟》以及古筝表演等吸引游客眼球。

同时,在眉山文旅宣传及产品展示展销区域,现场展示展销眉山竹编、竹纸、竹钢和老坛子泡菜、永丰大米等特色产品,发放“安逸走四川 好耍在眉山”文旅宣传资料,推介23个重点景区景点、110余家美食名店,赠送竹扇、毛笔等伴手礼,发布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竹编研学等经典旅游线路,对瓦屋山、玉屏山等眉山森林康养基地“暑期游”优惠活动提供咨询服务,吸引游客来眉山“吃、住、游、购”。

据介绍,眉山已成功创建成“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截至目前,全市森林面积538万亩,森林蓄积184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0.25%。

荣誉与成绩背后,是眉山人绿色发展理念深入内心,不断为城市造林、添绿的点滴行动。近年来,眉山市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底线任务来推动实施,坚决扛起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政治责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做好“护绿、增绿、活绿、用绿”四篇文章,有序推进城市绿化、宜居公园城市建设,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城市建成区绿地率37.76%,绿化覆盖率43.0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83平方米,较2021年增加0.92平方米;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达到100%。

立足全市优越的自然条件、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发挥森林多重功能,开发“三苏修心、瓦屋清肺、龙滩观湖、彭祖养生、丹棱游村、青神赏竹”等康养旅游品牌,培育国家级、省级森林康养基地16个,国家级、省级自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21个。2023年实现生态旅游收入69亿元。

近年来,眉山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大力推动产业结构更“优质”。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培育壮大“2+3+N”产业体系,培育形成“竹编、竹纸、竹钢”等竹业品牌,成功举办5届竹博会,建成国家级、省级现代竹产业园区2个,省级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县1个、竹产业基地11个,实现竹产业综合产值117亿元;着力推动“天府森林四库”建设,规划建设“森林粮库”示范基地20个、现代产业园区5个,“林粮”经营面积达到230万亩,年综合产值超160亿元。全市柑橘种植面积达106万亩,产值125亿元,带动106万从业人员人均增收上万元,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构建“1+3”现代工业体系,引进了通威太阳能、杉杉科技、中创新航等一大批重点企业和项目,全市“1+3”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新能源新材料制造基地蓄势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