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眉山天府新区青龙街道出“妙招”

2023-10-18 09:15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陈荞

四川新闻网消息(钟书曼 李田 摄影报道)初秋,来到眉山天府新区青龙街道,目之所及,皆是美景。

行走在楼宇间,处处洋溢着朝气蓬勃的气息。温暖的阳光穿过绿茵的微隙,孩童恣意在小区嬉笑奔跑;热血青年在露天篮球场上腾转跳跃,挥汗如雨。干净整洁的小区环境,舒适惬意的邻里生活,和谐融洽的党群关系……眼前种种,共同组成了青龙街道烟火升腾的“亮丽风景”。

近日,记者走进青龙,看基层治理实践如何在这里“落地生根”又“开花结果”。

用“邻里中心”搭建堡垒阵地

“这里是龙都新苑安置小区的中央,以前是一块废弃的荒地,居民之前把这儿当作垃圾堆放点,雨季积水无法排出,长期以来恶臭难闻。”青龙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王山霖介绍,为彻底改变旧貌,青龙街道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回应社区居民反映的痛点、难题,整合基层治理经费、工会活动经费、服务群众经费等各项经费,建成了一座两层的现代化的邻里中心,占地17亩,建筑面积1150平方米,直接辐射并服务企业员工和本地群众1.4万余人。

走进邻里中心,社工服务站、党员活动室(多功能服务厅)、蚌壳厅(舞蹈室)、百岁堂(老年之家)、六一坊(儿童之家)、书画室、助老餐厅、人大活动室、廉政文化警示教育中心等应有尽有,周边还配套篮球场、五人制足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等。

这里每年开展全民阅读、文艺汇演、文化惠民等主题活动30余场;运营助老餐厅,为60周岁及以上青龙街道户籍老年人提供价格优惠的就餐服务,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感;打造“活力小青龙”思想道德建设品牌,发挥品牌影响力,开展“青龙最美家庭”“卫生楼栋”等评选活动,强化精神文明建设。

“我们每天都会在这边逛逛,很舒服。”“孩子们最喜欢在这里和伙伴们玩儿了。”“这里能很好地满足咱老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

以邻里中心为阵地,青龙街道将继续逐步完善全域、全龄医、养、乐线上线下便民服务体系,打造区域信息化公共服务生态,引导3村4社区不断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构建起邻里互助社会服务发展治理共同体。

用“协商议事”巧解专业难题

“有事来协商·和谐助寿乡”——朗朗上口的标语在青龙街道政协议事厅显得格外醒目。

据悉,青龙街道统筹推进各层面、各领域协商平台建设,已经构建起“1+3+1”固定+流动的协商平台矩阵,分别建立了青龙街道、永远社区、莲池社区、狮子村和流点平台5个。

——邀请彭山区人民法院副院长、彭山区政协法联委徐惠就如何实现公平、公正、公开选房,让更多群众满意选房流程和选房方式提出合理化建议,完成7900人的安置工作。

——邀请彭山区政协委员廖冠雄、唐磊参与协调并收集处理居民反映的生产生活需求等社情民意,对小区绿化率不高,小区死角卫生等问题进行整改。

——邀请政协委员以及14家企业代表参加座谈会。会议紧密围绕“如何提升青龙街道服务业能级”这一议题,各政协委员及企业代表纷纷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青龙现状对青龙产业配套建言献策。

……

2021年以来,青龙街道召集政协委员参与协商活动40余次,邀请群众代表、相关部门负责人、利益攸关方汇聚在一起,议定小区治理,乡村道路建设等事项18个;开展结队帮扶慰问困难人员60户;收集社情民意100余条,通过多方参与、交流观点、碰撞思想,让民意零距离,干群面对面,一起寻求发展的“最大公约数”,画出和谐的“最大同心圆”。

用“步步为你”走进百姓心里

青龙街道地处眉山北大门,是全市最早集中举办工业园区和融入成都的区域, GDP和工业产值曾长期位居全市所有乡镇街道第一,工业基础好,交通物流发达。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条件赋予了这片土地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青龙街道拆迁人口占本地户籍人口比例69.72%,占常住人口比例92.96%。拆迁安置群体数量大、人群集中,在本地具有鲜明身份特征。”王山霖介绍,拆迁时点不同安置政策高低有差异导致群体心理不平衡、认为安置房是政府分的就该政府永远管、生活习惯未从农村散居农民身份转换为小区居住城镇居民、小区内环境卫生秩序差等十分普遍。

去年8月以来,青龙街道按照市委和新区党工委基层治理攻坚提质的部署,着眼实际,以“提高社区党委和小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促进群众权利义务对等”为目标,以“基层治理基层干、基层干部一线干”为具体要求,以“解决问题提服务、群众交费履义务”为抓手,开展小区自治。

一开始,一些小区居民排斥自治委员会,认为是“花架子”。为赢得群众信任,自治委员会建立“楼栋网格发现、分级接单响应”的问题处置机制,开展小区“微治理”,同时开展统规统建小区绿化提升、黑水清理、安全管理等系列攻坚行动,想方设法改善小区环境。

“自己交的物业费正儿八经花在了自己身上。”“从刚开始的不习惯到现在的很舒心,我是非常满意的。”……在莲池社区,居民们纷纷感慨,环境更整洁了、服务更便捷了、办事更高效了。

这些“好评”和“点赞”正是青龙街道织密基层治理体系网,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的生动缩影。现在,青龙街道已成功用一张张编织细密的“网格”,“网”住了居民的心,使家园真正成为温暖的港湾。

“看起来,服务社区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实际上,每一个‘润物细无声’的改变背后,都凝聚着大家的努力。”王山霖说。

疾风知劲草。一点一滴的付出和改变使得涓涓细流汇成了大江大河,成就了青龙街道基层治理的这些年。而每位青龙人都在以力所能及的微小之事,改善着自己和他人的生活,逐渐凝聚成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