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罗俊涵 郑佳洁)修水,一座位于赣西北修河上游、居赣湘鄂三省九县中心的古老县城,商封艾国、汉置艾县,是江西省建制最早的县之一。这里高举一面红色旗帜——湘赣边秋收起义第一枪在这里打响;这里诞生两座文化高峰——宋代“诗书双绝”黄庭坚和近代国学大师陈寅恪;这里锻造三大主导产业——现代农业、新型工业、文化旅游业;这里坐拥四张地理名片——修河源头、宁红故里、黄龙祖庭、美女之乡声名远扬、享誉海内外。
丹棱,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都都市圈节点城市;大雅文化重要传承地,隋开皇13年(公元593年)建县,是南宋史学家李焘、清代文学家彭端淑的故乡,“难登大雅之堂”典出于此;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森林覆盖率近60%,绿化率超95%,拥有中国传统村落、天府旅游名村幸福古村,国家AAAA级景区老峨山等诸多人文自然景观;中国桔橙之乡,种植晚熟柑橘18万亩、产值30亿元,“丹棱桔橙”七次跻身中国地标产品百强榜,是全国最大优质“不知火”生产基地;全省首批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县,正探索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是省社科院“共同富裕指数”年度发布样板。
那么,相隔1400公里的四川丹棱和江西修水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两地缘何联系愈发紧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中,它们又有着怎样的共同语言?2023年,丹棱县来到了修水县,开启了一段追寻答案的探秘之旅。
千里机缘一人牵两地共话黄庭坚
丹棱和修水,看似没有交汇点的两地为何能擦出火花?这得从一位文化大咖说起。
“黄庭坚的人生低谷期是在四川度过的,那里的人和事、山和水时时刻刻都在温暖他、激励他。正是经过四川之行的洗礼,黄庭坚的政治理念不断成熟、文学书法造诣大幅精进。我想,丹棱人杨素重金修建大雅堂珍藏黄庭坚手书杜甫两川夔峡诗诗碑300余方的义举,将这份温暖推向了顶峰!”在素有"七百里修江第一山"之美誉的修水县城南山崖上的黄庭坚纪念馆里,该馆的副馆长查丹妮提及四川之于黄庭坚、丹棱之于黄庭坚时如是说。
![]() |
纪念馆内,门楼、溪山自在楼、山谷祠、九曲回廊、澄秋阁、顺济亭、冠云亭、一翠亭等多处具有地方特色的仿古建筑错落有致排列;石门、藏龙洞、荔枝崖、钓矶、摩崖题“佛”等名迹历经岁月磨砺焕发出厚重的历史韵味;山谷老人(黄庭坚号山谷道人)雕像昂首而立,双目炯炯,直视前方,似在构思美文佳句,又像在忧心人间疾苦……
“凌半山,半烟半雨,十里秀水绕双井,荟一朝,一村一姓,四八进士耀古今。”距黄庭坚纪念馆不到半小时的车程,便是黄庭坚故居——修水县双井村,这里在整个科举时代走出了73位进士,仅宋代黄氏家族就诞生48位进士,其中4人官至尚书,因此被称为‘华夏进士第一村’。
在黄庭坚纪念馆和故居沐浴在氤氲烟雨中的同时,一千多公里外的丹棱县大雅堂博物馆则在初夏的阳光中静静矗立着。
“没有黄庭坚就没有如今的大雅堂博物馆!”据丹棱县大雅堂博物馆馆长祝定超介绍,大雅堂始建于北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系北宋丹棱名士杨素(南宋史学家李焘的岳祖父)为实现黄庭坚弘扬诗圣杜甫的现实主义诗风而建。堂内珍藏黄庭坚所写的杜甫两川夔峡诗诗碑300余方,历时3年建成。黄庭坚欣然提名“大雅堂”,并作《刻杜子美巴蜀诗序》和《大雅堂记》叙其事。为此,大雅堂被后人称为“诗书合璧”的人文遗韵名噪华夏,成语“不登大雅之堂”典出于此。
大雅堂雅集黄书墨宝,荟萃杜诗碑林,后毁于明末战火,碑碣无存,然而世代相传,遐迩闻名。2011年,中共丹棱县委、县政府顺民众崇扬大雅文化的呼声,广集民智,作出了纪念性重建大雅堂的决定,于2011年8月动工兴建,2014年1月25日建成开放。崭新的大雅堂博物馆采用传统现代多种展陈艺术手法展现杜甫的“诗”、黄庭坚的“书”、杨素的“义”,再现千年大雅堂诗书文化。
“黄庭坚书法作品首次入蜀展出就在大雅堂博物馆!这次展出是黄庭坚与丹棱身后情缘跨越千年的再现,为期一个月的展出网络浏览量4.2万余人次,现场参观者8000余人次。”今年3月,由丹棱县与修水县共同举办的大雅堂黄庭坚诗书文化交流暨问道山谷——黄庭坚书法文献展活动正式启动,整个作品展为群众献上黄庭坚书法作品69件,均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祝定超认为,黄庭坚诗书文化成就了大雅堂,而大雅堂也传承弘扬了黄庭坚诗书文化。
千里之外的丹棱县大雅堂博物馆将全馆最大的展厅作为黄庭坚作品展出专馆,这是令修水县文化工作者查丹妮等人最为感动的地方,他们说丹棱仿佛是黄庭坚魂牵梦绕的第二个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是两地携手奋进的内在动力。
百年宁红香满山万亩桔橙起波澜
上千亩依山而建的高标准茶园随着山势连绵起伏,三五成群的牛羊星星点点散落其间,一阵微风飘过,满是茶叶鲜香的气息。在修水县漫江乡的千亩宁红茶核心区,一幅茶叶、茶农、牛羊、道路、农房完美融合的乡村油画展现在世人眼前。
![]() |
“我们的宁红茶百年前就享誉世界了!”据修水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修水种茶最早有文字记载于唐朝,宋朝名声益显,清朝达到高峰。修水是宁红茶的原产地,被誉为“天然的产茶基地”。早期宁红茶为出口名茶,多运往汉口售给外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汉口茶市衰落,宁红茶多运往上海出口。当时在汉口、九江、上海、香港等茶市和口岸,宁红茶享有“茶盖中华、价甲天下”的美誉和“宁红不到庄,茶叶不开箱”之崇高行规地位。1915年宁红茶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甲级大奖章。2011年“修水宁红茶”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区域保护标志认证。2015年宁红茶在意大利米兰世博会“百年世博,中国名茶”国际评鉴会上,获得了公共品牌金奖和企业品牌金骆驼奖双丰收。目前,修水县茶园面积达23万亩,年产宁红干毛茶1.3万吨,修水宁红茶年销售额达9亿元。
与此同时,丹棱县的18万亩桔橙园里,漫山遍野的果树上已经开始挂果。
“以前是论堆卖,后来是论斤卖,现在是论个卖!”对不知火、爱媛、春见等晚熟柑橘产业的发展,丹棱果农王杰说。拥有1200余年柑橘种植史的丹棱,以四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雄心逐步发展形成18万亩优质晚熟柑橘,成功选育出大雅柑、金乐柑、夏雅柑3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杂柑新品种,是全国晚熟柑橘产业集群核心区、全国最大优质“不知火”桔橙生产基地。与此同时,“丹棱桔橙”先后荣获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认证、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全省首个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等荣誉,7次跻身中国区域品牌百强榜,品牌价值实现53.40亿元。
“一颗柑橘”致富一方百姓,在晚熟柑橘的强势带动下,丹棱县正朝着“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的方向阔步前行。以特色产业助农增收,走出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子,在这一点上,丹棱和修水不谋而合。
雨中箔竹意缠绵幸福古村焕新颜
“弥王山上好风光、山下有个好地方、箔竹荥阳地、九井十八巷、七脚金阶、三星伴月、牛盹金盆、硃盘笔架、风车砻碓磨、木甑薯丝饭、菊花米稖豆子茶。”在修水县黄沙镇境内的箔竹古村,当游客问及当地群众此地有何特色时,头发花白的古村群众张大爷立即来了这样一段绕口令,箔竹特色、古村之美尽在其中。
![]() |
箔竹古村里保留着79栋原始赣风格的民居,民居依太极八卦形制布局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层次立体丰富,形成东西相衬、南北呼应的格局。整个村落原始赣风格民居至今都保存完好,全村不见一栋现代钢筋混凝土建筑,屋基、道路、围墙、水井全部用石块铺砌、黄泥夯筑而成,整个自然村完全是一派朴素的乡村特色。村内有四方原始古门清晰可辨,有“九井”分守各处,十八巷道纵横交错,是长江中游以南客家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
不仅是建筑,传统民俗在箔竹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保留,至今仍保留着竹片引水、土灶蒸饭、石磨豆腐、地窖储薯等传统生活方式。村民睡的是传统雕花床、坐的是竹木板凳,农田耕种还是传统的牛拉犁田与人工肩挑。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宁河采茶戏至今仍活跃在村中,每当节庆时节,就要唱响起来;发源于此的耘禾戏在春日田间耘禾而吟唱,曲调动人、久久不息。2016年11月箔竹古村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作为箔竹古村的“cp”,丹棱县幸福古村则在保护和开发上找到一个完美平衡点,让古色古香的村落以现代的体验感呈现给更多群众。
幸福古村位于丹棱县顺龙乡,是四川乃至全国保存少有的相对完整的古村落。村内,传统川西民居随山形而立,青山环抱、绿水萦绕,至今仍保留着始建于明代的古聚居地历史遗迹,龙抬头、青蛙坐、鹰嘴崖等自然景观与古道、古桥、古树、古石、古祠、古院、古寨、古墓“八古”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是80年代《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电影拍摄地。
如何让古村呈现方式现代化,在保护的同时开发利用,延伸产业链条、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助推全县文旅事业发展?一个项目的实施让古村焕了新颜。
2022年,丹棱县实施幸福岭生态民宿聚落项目,该项目遵循原有区域的山地肌理,建筑体量秉承古村“散、小、巧”的特征,聚散有度、随地赋形,以最佳的“散点”布局,争取良好的日照和最大的空气置换率,营造出适合当地地理气候的生态民宿聚落。同时,充分结合原住民和未来游客共同关注的幸福古村文化特质——“古、静、拙”为原乡调性,运用各种乡土元素,生土建筑、驿站古道、农耕梯田等,延续古村的乡土性和文化性,营造浑然天成的山村意象。
用极轻手法改造的古村落,“民宿+度假”业态涌出,农耕文化、知青文化造就了古村落的醇厚,保护性开发赋予了古村新乡村生活方式,是游客追寻的“诗与远方”。古村以市场为检验,获评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天府旅游名村等19项国省荣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2019年历史村镇的未来”国际会议选为现场参观点,幸福岭生态民宿聚落荣获国家科技部第19届精瑞人居奖、联合国人居环境署亚洲都市景观奖。
山水相映东浒寨清凉圣地老峨山
“我们的东浒寨和你们的老峨山是天生的一对‘cp’,风光相仿、旅游设施相近,都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你们一定要去看看!”在修水之行,采访组四处追寻两地相近之处,除了文化、产业、古村找到契合点之外,两地招牌景区也值得联动一番。
![]() |
据介绍,东浒寨景区位于赣、湘、鄂三省交界的修水县征村乡潭坑村境内。本地口音“钟鼓”与“东浒”接近,东浒寨又名“钟鼓寨”。该景区主要景点包括石窟瀑布、将军岩、天王桥、飞拉达、一线天、百丈梯、鹊桥、东浒古寨、方竹林、红岩寺、林泉三舍、花深里。
“由于景区地处三省交界处,除受到修水本地人喜爱外,还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特别是附近的湖南、湖北省份的游客,纷纷到景区旅游打卡。同时,景区也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提升接待服务能力,欢迎各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据东浒寨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五一”假期,景区每日游客接待突破1万人次,是历年来的最好成绩。
站在离水面数百米的东浒寨玻璃栈道上,如果你去过老峨山风景区,就会惊讶地发现此情此景仿佛在彼时彼刻发生过。
老峨山海拔1142米,地处丹棱县张场镇。民间传说先有此山后有峨眉山,故名老峨山。清代文学家彭端淑曾赞誉:“锁江非江灵溪秀,峨山是佛雄峰壮”,由此可见老峨山钟灵毓秀,崇山峻岭,蔚为壮观。
在诸多共同点之外,两者也有一些区别,最主要在于如何将传统文化寄托于山水之中的手段,老峨山六月六朝山会值得一提。
老峨山六月六朝山会,起于隋,兴于明清,是集朝山祈福、拜佛悟道、避暑游玩、文化表演、物资交易、民间文化艺术交流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民俗活动,历经千年,世代相传,久盛不衰,如今已成为丹棱县一张靓丽的旅游名片。
“游客在自然风光秀丽的老峨山避暑的同时,更能体验传统与现代、动与静相结合的集会。”据老峨山景区负责人介绍,每年朝山会活动内容都非常丰富,舞龙、腰鼓、唢呐等非遗文化展演轮番上场,让游客大饱眼福……
![]() |
依托优质文旅资源,两地对未来文旅事业发展都有着清晰的目标和路径:修水县将锚定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目标,围绕完善现代化旅游业体系,铸造龙头企业,做强旅游品牌、做优旅游服务,实现旅游高质量发展,2023年力争实现旅游人次达1500余万,收入超120亿元;丹棱县力争到2025年,全县文化凝聚力、创造力、影响力全面提升,文旅产业繁荣发展,文旅人才队伍活力彰显,文化自信更加坚定,文化自觉切实增强,成为探索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到2030年,建成全国知名的中国大雅文化名城。(图片来源:丹棱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