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眉山  >  眉山区县  >  丹棱
透过德祥文化院坝看丹棱乡村振兴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22-03-15 14:54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消息 “老文,恭喜你的文化大院获得全国先进,今天我们给你送点本地文艺工作者的文化作品,希望你更好地宣传丹棱、宣传眉山!”近日,在得知丹棱德祥文化大院被评为“第九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后,丹棱县文联相关负责人给文化大院带来了14幅精心装裱的眉山本地文化名人创作的字画。

“能获得这个国家级先进集体称号是对丹棱德祥文化大院最好的肯定。”文德祥一边接过这些作品一边高兴地说到,随即替换掉墙上的旧字画,一番忙碌之后,文化大院有了新颜色。

提起文德祥,文武村的群众都会竖起大拇指。他从一个养猪大户到当地文化名人,从一套卡拉OK设备到全套文化服务设施,从一个广场舞院坝到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用实际行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个文化院坝  打通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以前我是养猪的,每年出栏200多头生猪,小日子还是很滋润,平时也喜欢唱唱跳跳,但是找不到活动场地。”据文德祥回忆,是一件小事触动了他:2013年左右,为响应把乡村文化活动铺天盖地搞起来的号召,村里要进行宣传,制作了一副大型标语,一时没有找到合适的悬挂地点,村干部就说“文德祥,你的房子宽、位置也当道,标语就挂你房顶!”

看着醒目的宣传标语,加上已经打算产业转型,发展晚熟柑橘,文德祥最终决定拆掉已经闲置的上千平米的生猪养殖房,新建成舞台、文化院坝、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

有了地方,还缺队伍。文德祥充分结合本土文化特点,组建老年舞蹈队、青年女子文艺队、锣鼓花灯连萧队等群众文艺队伍,最大程度地满足当地群众文化活动需求。与此同时,县里面派来指导员与德祥大院结对子,帮助他们提高节目创编水平。2014年开始,每月28日是大院的“老年活动日”,村里的文艺爱好者聚在这里唱歌跳舞、排练节目。逢年过节,大院组织开展综合文艺演出,形成了大院天天开、活动月月有的良好局面,把文化“种”在院坝。

为了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群众文化活动,全方位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2016年5月,文德祥将文化大院扩建到2000平方米,设置了卡拉OK厅、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荣誉室、书画室、室外健身广场等,配备了投影仪、音响、图书、电脑等设备器材,全天候免费向当地村民开放,成为“永不关门的文化大院”。

真正让德祥文化大院声名鹊起走向全国的是一台属于老百姓自己的“村晚”。2015年开始,德祥文化大院自发举办了四川省首个“乡村春晚”,从导演、策划到演员、剧务都由本村乡亲担任,演出开支由政府部门和群众自愿众筹分摊,春节期间当地老百姓度过了一个格外欢乐、喜庆、祥和的新春佳节。回忆起当时几千名群众将自己的院坝围得水泄不通,当地交警、消防、供电、民警全员上阵的恢宏场面,文德祥至今还十分激动。

自此,“村晚”成为当地的新年俗,在全县、全市乃至全省推广。2021年,丹棱县被评为省级民间艺术“村晚”之乡,并承办了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

8年来,德祥文化大院累计投入建设、运行和活动经费86万余元,举办文化活动120多场,培育群众文艺骨干52人,惠及周边群众3万余人次,打通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探索了一条众筹公共文化的乡村文化振兴之路。


文化搭台 经济唱戏  文产结合富民强村

“产业兴旺文化才会兴旺,老百姓只有兜里有票子,搞文艺才有力气!”从2月中旬以来,文德祥一直忙着更换自家50亩果园的柑橘品种,和以前一样,他总是率先引进村民们没有种植过的品种做实验,成功之后再在村里推广。

敢闯敢干,让文德祥尝到了甜头,他也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带头人。但是,他明白,一个人的富不算富。2015年,文德祥依托文化大院成立了“丹棱县小河水果专业社”,将文化大院打造成群众文化阵地和柑橘产业孵化中心,专业合作社统一农资、统一技术标准、统一销售渠道,种出高质量晚熟柑橘。如今,合作社成员由最初的105户发展到600户,基本上全覆盖当地果农,带动发展当地柑橘种植3000多亩,人均年收入增加3000多元。

多年来,德祥文化大院助推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反哺公共文化,“文化+产业”的良性循环让文化大院充满活力,文武村群众凝心聚力搞产业,群策群力办活动,全村上下欣欣向荣。

不只是文武村,2015年开始,丹棱县充分发挥文化活动提升影响、凝聚民心、带动市场、促进发展的作用,实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通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以德祥等文化大院为模板,实施“丹棱县民间众筹文化院坝建设”,至2018年建成了100个各具特色的民间众筹村级文化阵地,该项目在国家第三批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终期评审中,取得西部片区第一名的好成绩。


沐浴文化春风 助力乡风文明

“群众的经济搞上去了,精神生活也丰富了,乡风文明就顺理成章了。”如今,在文武村担任村委副书记的文德祥看着村子里的变化十分欣慰——群众从麻将桌走进了阅览室、从鸡毛蒜皮的斤斤计较到凡事换位思考的宽宏大量、从合村并组后治安管理混乱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文德祥告诉笔者,这是文化的力量。

“节假日要来了,我们就编排热闹的节目,把我们的村规民约、风序良俗演出来;上级开了重要的会议,我们就把会议精神编成通俗易懂的文艺节目向群众宣传;上级出台重大政策,我们就弄成干点子,天天走村入户搞宣传。”多年来,当地依托文化院坝,挖掘乡村文化的时代内涵,提升群众素养,引导乡风文明,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供稿:丹棱县委宣传部 罗俊涵 彭川)

相关新闻
编辑:肖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