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王红 喻琳娟 记者 李田)初晴后雨,东坡举杯邀美景,欲把西湖比西子;诗韵课堂,老师创新引孩童,浅唱深吟总相宜。
![]() |
郑晴霞老师课堂精彩 |
“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12月23日,“三苏故里,诗韵流光”暨“义务教育阶段诗词教育创新实践研究”课题“市州行”活动首站来到三苏故里。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新时代语境下诗词教育的理论、课程、优秀课例、活动创新等方面的研究,提升师生对诗词的认知、兴趣、审美、鉴赏能力,促进学校朝着内涵化、特色方向发展。本次活动采取线上直播和线下活动同步进行的方式展开,全省各市州150余名教师在眉山市第一小学参加现场活动,2000余人次观看了网上直播。东坡区苏洵小学郑晴霞老师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精湛的教学艺术,为线上线下的教师们展开了一幅美轮美奂的诗词教学画卷。
![]() |
课堂上,郑老师尊重学生的学习原点,重视新旧知识的前后勾连,关注文体特征,尊重学生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郑老师这堂课教学设计精妙,教学方法灵活,教学基本功扎实,临场表现出色,得到在场专家的极高评价。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教学时,郑老师借用“沉鱼落雁”的故事,把西湖的美具体化;在感受西湖雨天和晴天的美景后,逐层递进,充分让学生进行表达和练笔。还配上经典民乐作为背景音乐,那舒缓、轻悠的旋律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物,如临其境。那深情的乐曲伴着郑老师对诗词的解读,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美丽的西湖之畔,通过整体体验诗的意境,让学生在小练笔中闪烁出思维的火花。教学中,郑老师引领孩子们畅游在诗人描绘的“空灵、含蓄、朦胧”景语中,通过浅唱深吟感悟大文豪的情语,感悟他“不拘泥、豁达”的真性情。
![]() |
“晴雨浓淡、存乎一心;悠然默会,各得其所。”郑老师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别出心裁的教学设计,将诗人的魅力、诗歌的魅力、传统诗词的文化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充分展示了“苏”先生的教学水平和精神风采。一堂好课,生,有所得;师,有所悟;观,有所感。(东坡区苏洵小学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