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眉山  >  美育风采
两校交流促发展 研韵飘香共成长
眉山苏洵小学开展语文教研活动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21-12-16 10:02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消息(李冰夏 陈路 记者 李田)初冬寒意来,教研暖意浓。为构建高效课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强两校学科教学经验交流,12月14日上午,眉山冠城七中教师一行和眉山市青少年作家协会华子老师来到眉山苏洵小学,共同开展语文教研活动。

沐冬日暖阳  赏课堂花开

首先,由冠城七中魏巍老师执教展示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魏老师用三首熟悉的勤学诗,巧妙地导入新课主题词“读书”。接着思路清晰,步步深入,引导学生梳理文本内容,抓住关键词串联起“三件事”。然后再从题目切入,提出“是什么让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生很快在文本中找出“中华不振”。魏老师便顺势而导,引出背景资料,感受“中华不振”的境况,也让大家再次感受到切入点的精妙,产生情感共鸣。

魏巍老师课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整堂课将拓宽文本与整合资源相结合,以读传情与品读感悟互交融,在检测巩固后,又加深了情感的体验,充分增强了课堂结构的综合性,以语文学习目标为依据,为落实语文要素服务。展现了“文字教学,扎实富有魅力;情感熏陶,无痕彰显智慧”的教学追求。

第二堂课是由该校郑晴霞老师执教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课始,郑老师将“西湖”与“苏轼”相互联系,让小苏童们倍感亲切。1.用创设情景,感知美:采用情景朗读,将古诗中“形象”化为可作用于视觉感受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卷,让学生披文入境。再将古诗中的“情”化为可作用于听觉的旋律,让学生感受文字音律精妙;2.用重点字词,品味美:在教学时,郑老师抓住“奇、方、西子”等字词,引导学生换词体味,借用“沉鱼落雁”的故事,把西湖的美具象化;3.用创意练笔,体会美:在感受西湖雨天和晴天的美景后,逐层递进,安排了两次表达和练笔。还配上经典民乐作为背景音乐,将诗人的魅力,诗歌的魅力,传统文化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郑晴霞老师课堂《饮湖上初晴后雨》

教学中,精美的画面带动了学生的思维,有效的诵读感染了学生诗情,“语境”和“诗境”的紧密融通,生成了诗歌教学的和美之境,打造了完美的古诗高效课堂。

双减正当时  要素见本质

展示课后,眉山市青少年作家协会华子老师就两堂课作了精彩的点评。两堂课各有千秋,教学目标落实充分完整,背景呈现恰到好处,展现了学生的个体思考和教师的教学智慧,还从“五育并举”的角度提出了完善建议,让在座的老师们受益匪浅。

华子老师精彩点评

随后,魏巍老师结合多年教学和研学经验,作了《语文要素落实我的课堂感悟》专题讲座交流。对于有趣又充满挑战的部编版语文教材,更需要老师们专注研读,明确语文素养要求。落实语文要素,不能只立足于某一单元,“不能只让孩子看到一棵树,要让孩子看到一片森林”,需将各年级语文要素相辅相承,得得相连。

“双减”政策下,怎样减负不减质,魏老师也提出了几点思考,兄弟学校的老师在交流中,愈教愈研愈入,迸发出新的教学策略。

初心随“研”动  教学绽芳菲

最后,该校覃开成副校长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小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教研是教学永葆鲜活的源泉。希望老师们既夯实基础、又能开阔视野。 每一次教研,都是一次学习与成长;每一次成长,都带动着教育教学前行的方向。

冬意渐浓,万物冬藏。苏先生们教无涯,研不止,见贤思齐共成长。将匠心相传,将拾级而上。蓄力前行,守望丰收的模样。(眉山苏洵小学供图)

相关新闻
编辑:肖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