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白丽 李田)11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对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发现的经典经验做法给予表扬的通报》,对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给予通报表扬,眉山市“推行‘三区联动’助力就业创业”经验做法名列其中。东坡区作为眉山中心城区,依托区位优势和全区三大主导产业优势,通过创建基层社区、大学校区、产业园区有效融合和联动的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就业创业服务效能,多项就业创业工作走在全市前列,为全区“双区八创”战略部署贡献人社力量。
一、通过创建“社区+大数据”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人社服务网格。一是横向覆盖。与社保、市场监管等部门实现数据协同,全覆盖建立劳动力实名制信息数据库,入库劳动力33.4万人。自主开发人力资源市场微信小程序,依托大数据平台动态掌握劳动力情况和就业培训需求,有针对性地推送就业信息、开展线上线下招聘,实现就业服务“主动办、就近办、打包办”。今年以来,共开展各类招聘活动65场,提供就业岗位4.3万个,利用微信公众号专题推送重点企业用工信息32期,利用移动短信业务和微信朋友圈广告平台,通过大数据筛选向16万余名适龄劳动者发放用工岗位信息。二是纵向延伸。在全市率先组建164人的基层人社服务队伍,通过每年向上争取的260万元资金保障运行,推动就业创业和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向基层不断延伸,通过基层队伍微信群、朋友圈推送岗位信息3万余条,发放岗位信息海报资料8800份。以“农村半小时、城区十分钟”和“最多跑一次”为目标,全力打通村级金保网线路164个,建立镇(街道)、村(社区)基层服务站点228个,形成覆盖乡镇(街道)、村(社区)、村(居)民小组三级服务网格,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更加便捷。
二、通过构建“校区+产业”就业培训机制,提升就业技能。围绕主导产业人才需求,开展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依托高校和中职校开展订单式、套餐式人才培育,创新“线上理论教学+工作岗位实训操作”模式,为企业和院校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把课堂搬到企业生产线上,破解工学矛盾。今年以来共为187家企业培养输送技能人才2.45万人(完成市定目标350%),发放培训补贴3300余万元,培训人数较2020年增加5600人,占全市培训人数的70%。促成富生电器、通威太阳能眉山基地、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等企业与四川工程技师学院、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大学锦江学院、东坡中等职业技术学院等达成“校企合作”协议,开展技能提升培训、新型学徒制培训、以工代训培训,为企业培训焊工、电工、钳工等各类技能人才。通威太阳能眉山基地还将在大三、大四学生中融入与企业相关教材,针对性为企业培养人才,提高大学生就业成功率。
三、通过搭建“园区+创业”就业促进平台,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等创业平台建设,加强校企合作,聘请创业导师,开展创业项目推荐、创业巡诊等活动,落实创业扶持政策,促进大学生、返乡民工等群体创新创业。投入1.45亿元建设东坡创客孵化园,成功创建为“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省级创业孵化基地”,引进京东“互联网+”项目,为创业者提供项目推荐、创业巡诊、创业培训、创业贷款等创业全周期服务包,吸纳企业入驻238家,带动大学生就业创业2400余人,成功孵化16家优秀企业,实现产值7.5亿元,指导“迪薇雅儿童摄影”“小海大药房”两家本土创业企业在上海股权交易中心Q板挂牌。
截至目前,全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563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33 %),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343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2%),就业困难人员就业582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6 %),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541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5%以内(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0%),各项就业创业工作已提前完成全年市定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