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陶广汉 吕迪 范振 李田) “我通过灵活就业,收入比过去稳定多了。”11月12日,眉山市东坡区苏祠街道小北街社区困难残疾人吴永祥,拿着刚办理的1000元灵活就业补贴高兴地对笔者说。他原来从事的人力三轮车经营,现在愈来愈挣不到钱了,好在街道残联相助,让他跑起了快递业务。通过优惠补贴政策扶持,苏祠街道86名残疾人实现灵活就业。像苏祠街道一样,东坡区多种渠道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截至目前,全区实现残疾人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公益性岗位就业等已达6491人,极大改善了残疾人生活状况。
据东坡区残联有关负责人介绍,全区目前办理残疾证的残疾人共有21240人,其中就业年龄段的残疾人有10838人,而且不少残疾人有自食其力的美好生活期待。为此,近年来,该区围绕《就业促进法》、《残疾人就业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全面贯彻落实,把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作为稳定脱贫、改善生活、实现富裕的重要抓手,以采取依托政府及社会机构购买服务的方式,仅2020年以来,全区就投入专项资金45.5万元,按照就业意向的不同需求,先后举办残疾人种养(殖)业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家电维修、盲人保健按摩等专题培训班27期,让参加培训的1340名残疾人提升了就业知识和劳动技能,靠学习掌握的1—2门实用技能“金钥匙”,大多找到了适合自己就业的工作岗位和发展项目。据统计,这些残疾人户均年收入3000元以上。万胜镇万新村肢体残疾人费统金,经过相关技能培训,因地制宜找准发展项目,走上自主创业致富之路,其所办小型企业年稳定纯收入10多万元。此外,还就地解决包括残疾人在内的10余个村民在企业务工。由于创业成效突出,他被评为东坡区“自主创业模范”。
为促进残疾人稳定就业和灵活就业,该区残联还针对遭受疫情影响,部分残疾人面临失业失岗的现实情况,着力抓好残疾人优惠扶持政策的落实兑现。苏祠街道辖区的蒋秀菊、牟向东、王伟三家盲人按摩店地处中心城区,一度受疫情影响,经营陷入困境,濒临倒闭风险。区、街道残联通过及时落实房租补贴和稳岗补贴,让三家盲人按摩机构得以生存下来。街道民和社区肢体残疾的周洪阳,在城区经营的烧烤店,生意还算不错,不料骨髓炎病加重,造成双脚跟腱萎缩,几乎花光所有积蓄,烧烤店也面临倒闭。对此,街道残联及时为周洪阳申请了1万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一举解了他的燃眉之急,而且随着病情逐渐好转,他的烧烤店又开始“火”了起来。
“目前,我们全街道共有21名残疾人享受了就业创业政策补贴。”苏祠街道残联负责人范振坦言。(东坡区委宣传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