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眉山  >  眉山区县  >  丹棱
丹棱:传统美食——白菜豆腐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20-12-30 10:09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消息(刘敬宗 文/图)早就听说,丹棱县张场镇金峡坝上,有一户农家手工制作的白菜豆腐与众不同。好不容易挤出时间,与朋友一行专程前往,准备去探个究竟。

工厂化、机械化生产,出来的产品整齐划一,食品也不例外。而传统的纯手工作坊,则始终保持着原始的制作技艺,独到之处就在于是代代相传,而且只在家族内部传承,特别是秘制的“配方”和“工艺”,外人无论如何也休想得到。

“闻香停车,知味进店”尚未进入白菜豆腐的加工作坊,从几十米开外的瓦房屋内,已经随微风飘来一股特别的香味,鼻吸入腔入肺,其香沁人心脾,瞬间口中充满津液,忍不着就有了吞咽的动作。“香!真香!”几乎与朋友同一时间喊出声来。

主人是金峡村4组村民李开明,今年才50出头,可他的奶奶尤选芳是一位98岁的老人,尚能健谈,是家族中制作白菜豆腐的唯一年长者。李开明20岁的时候,家中最年长的老人,也就是1988年,尤选芳的婆婆李杨氏才去逝。白菜豆腐的传统制作技艺是从李杨氏传到尤选芳,再传到母亲,然后才传到他这一代。

小学毕业就没有再上学的李开明,13岁就拜师学艺,修钟、表,曾经还被供销社聘为手表售后服务的修表师。几十年来,靠这门手艺,日子也还过得滋润。可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手机的普及,戴手表的人越来越少,加上父亲的病故,家中还有母亲,以及九十多岁的奶奶需要照顾,他不得不回家。断了经济来源的李开明,在大姐的张罗下,重操旧业,以赚取一些资金收入。2016年正式将原来每年都要制作来自己吃和送亲戚朋友的白菜豆腐,扩大生产规模,面向市场。产品刚一投放市场,呈现供不应求态势。2018年,李开明正式向国家商标总局申请了“酉顺豆”商标,向当地食品主管部门申请了《四川省食品小作坊备案证》,体检合格办理了《健康证》之后,由一家人合伙将藏于民间的美食正式推向大众。

开业四年多来,产品先后到省、市参展,记得最清楚的是在眉山泡博会期间,一周时间仅有的2700瓶白菜豆腐被一抢而空。“为什么不多生产些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向李开明提问。原来纯手工制作的豆腐要经过近20道工序才能完成,从选大豆、选菜叶开始,到上市销售要4个多月的时间。“做食品就是做良心。”李开明多次说道。一棵白菜,能够选用的叶子只有6片,一年选用的白菜都要上万斤,而利用的仅仅是少之又少的6片!选叶、洗叶、风(晒)干、蒸叶、再洗,待柔软之后才能包豆腐。制作豆腐的主要食材大豆,是精挑细选的,并不是所有的大豆都能够做李开明想要做的豆腐,他说只能用本地沿习千百年来传承的地方优质大豆品种,才能有独特的香味。“顺境出产量,逆境出品质”经过优胜劣汰的地方大豆品种,一定是优质品种。李开明一年收购近2000斤,“立冬”前后开始才能在自然条件下制作豆腐,当然,辣椒、菜籽油、豆瓣也必须是上好食材,也要精挑细选。

李开明说,一家人利用微信,目前已经将产品销到成都、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2019年6月10-12日“文化2030—城乡发展:历史村镇的未来”国际会议在四川眉山举行,丹棱县幸福古村作为一个参观点,那天摆在古村的“白菜豆腐”样品就被一个国外的驻华大使买走了。下一步,李开明准备从地方大豆品种抓起,发展生产,有了原材料再扩大作坊规模,雇请工人,坚持传统手工制作,统一商标,统一包装,让白菜豆腐走进平常百姓的餐桌,把这个传承上百年的民间美食,申请为非物 质文化遗产,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食文化,贡献一份属于自己的力量。

 

相关新闻
编辑:肖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