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眉山  >  眉山区县  >  丹棱
她用稚嫩的肩膀扛起脱贫攻坚的重任——记丹棱县齐乐镇脱贫攻坚第一书记曾筱慧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20-12-05 10:58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消息 曾筱慧,一位20多岁的姑娘,曾经在丹棱县干过三年多的报社记者,当决胜脱贫攻坚的号角再次吹响后,她作为单位为数不多的推选者,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依然选择了当一名脱贫攻坚的第一书记。从此她每天和村民打起交道,行走在乡间小道,皮肤晒黑了、手板粗糙了,却练就了一副说话做事雷厉风行的基层干部。仅在一年多时间里,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称赞。

 2019年5月20日,是曾筱慧记忆犹新的日子,她当时作为丹棱县司法局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 满载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期盼,踏上了远离城市的乡村小道,践行脱贫攻坚第一书记的责任担当。 其实曾筱慧的心当时是非常惶恐的,从小在城市长大,对农村工作可说是一窍不通。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 可刚到工作驻地一把火还没烧,连地皮都没踩热,又紧接着连换几次工作地,最终落脚在原石桥乡黄山村,曾筱慧笑着说,当时的几经辗转确实搞得有些心累。

   此黄山非彼黄山,虽然有风景,但只是丹棱县一个边远小山村。自2014年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先后有三位驻村第一书记在这里战斗过,有位老领导曾开玩笑说,她是去摘丰收果子的。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走访了解,曾筱慧感到他的工作轻松不起来,要干的事情太多了。她记得第一次被师傅载着上山入户,就被村里七拐八拐的山路搞晕了;第一次自己开车上山,就把后轮开到了水沟里。

看到身体娇小的第一书记,村组干部心疼她,轮流用摩托车载她走村入户,黄山村有9个村民小组、5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一个月时间,村组干部就陪她前后仔细走了两遍, 不少村民也慢慢对她熟悉起来,在许多村民眼前她就是一个小姑娘,但看她干起工作和做事那股认真劲儿,还不敢小瞧她,时间长了,村民还把她当自家女儿一样看待,经常把自家种的新鲜果蔬送给她,村民的关心关爱坚定了曾筱慧带领他们脱贫攻坚奔小康的信心与决心。 

通过“两不愁、三保障”大排查,黄山村的反馈结果查出了很多问题,其中包括易地搬迁房屋拆旧复垦不彻底等问题。在做贫困户拆旧工作上,个别贫困户当起了“钉子户”,在村村干部的帮助下,易地搬迁拆旧工作顺利完成目标任务,在年底省级交叉检查前,完成了多户贫困户的旧房拆除及复垦工作。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脱贫攻坚工作更是来不得半点虚假,干得好不好群众说了算,面对很多棘手的工作时,村组干部主动作为,尽力树立第一书记形象,维护第一书记权威,以至于黄山村的村民都口口相传:黄山村来了个“真书记”,不是“假书记”。面对村组干部爱护,村民的爱戴,曾筱慧没有理由不为黄山村民干点实事。

2019年8月,黄山村建了一个3800亩的扶贫养鸡场,在养鸡场招商工作上,曾筱慧希望通过公开招租为村里争取最大利益,但分管领导却有不同想法,为此,一位县级领导对她说:“凡事为公不为私,就大胆去干。” 领导的谆谆话语坚定了她的信心,心里更有底气了,合作形式以村集体意愿为主导,她坚持主张公开招租,咬定底线价格谈合作,最终以村集体满意的价格签订了8年的招租协议,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

2019年10月,黄山村又争取到45万的扶贫道路建设项目,着眼于长远考虑,村里想把扶贫路修成5米宽的致富路,但45万的资金缺口让村上捉襟见肘。消息传开后,让人感动的是,村上缺资金的事得到村民大力支持,路基建设过程中,公路沿线村民不仅无偿拿出自己还种着果树的土地,好几个村民代表更是义务当监工,吃自己的喝自己的,连续两个月起早贪黑守在施工现场。作为脱贫攻坚第一书记,感动之余还是不忍心损伤群众切身利益,自己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多的对上争取政策,多跑腿、多汇报,多请相关领导到现场走走看看,争取一点是一点。

除了大项目,群众的小事也是大事。曾筱慧知道,作为第一书记,要吃透政策,对群众的承诺要谨慎,做不到、办不到的事的不说,另一方面务必要把群众托付的事放在心上,不求件件事都能落实,但务必做到尽力去办、事事有回应。

黄山村2016年已经整村脱贫,现在是巩固脱贫成效阶段,许多贫困户家庭情况有了翻天覆地的好转,因此,个人认为不能死盯着建档立卡贫困户,而是应该把好的政策面向全村所有群众,在认真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应该尽自己能力多为黄山群众多做好事、实事。(丹棱县齐乐镇供稿)

相关新闻
编辑:肖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