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川新闻网消息(郭学梅 文/图)微笑,是这个世界上最温暖的表情,可对于一些孩子来说,一个简单的微笑都是奢望.
9岁的胡梦璐来自眉山市丹棱县杨场镇金牛社区,对于一个家庭说,“天使”的到来总让人幸福激动。可是对于胡梦璐家来说,随着孩子肢体残疾和语言障碍的确诊,家里所有人的激动、幸福、开心、欢乐都被现实击碎了。跟别的孩子不一样,胡梦璐不能正常行走,不能正常说话,连思维方式都和正常的孩子不一样,孩子将来的命运会怎样?孩子爸爸妈妈苦不堪言,但作为父母的胡大刚和宋玉霞,女儿永远都是他们的心头肉,就算是肢体残疾,我们砸锅卖铁都要把她养大成人,从未想过放弃女儿的读书梦。
![]() |
梦璐7岁就读一年级,但由于肢体残疾和语言障碍,父母担心她在教室或走廊摔倒,在得到校方的允许后,默默地守候在她看不到的地方观察她。不善言谈和行动不便的她,下课了总是一个人徘徊在球场的边缘,想和别的孩子一样玩耍,刚一迈步就摔倒了。任课教师看到后,急忙跑过去搀扶却被她拒之千里之外。大声的哭泣声,让藏在旗台幕布后的父亲急忙跑过去抱起来安慰。不到一小时的小学生活,让她幼小的心灵受到了重创。看着自己的女儿难以适应学习环境,梦璐的父母也萌生了让其退学的想法。“校长,我还是把她带回去算了,她是个残疾人,呆在这里我也不放心,虽然我也想让她和别的孩子一样读书,但确实行不通”学校负责人得知情况后,将梦璐和她父亲带到了校园心理咨询室,轻松的环境和品种多样的玩具让梦璐停止了哭泣。校方在一边劝其父母重整信心的同时,一边商量解决梦璐如何读书的问题。得知梦璐喜欢画画,喜欢幼儿园的学习方式后,学校负责任人和学校附属幼儿园教师商量,让其先在幼儿园大班跟读,每月再定期组织小学教师对其进行送教上门服务。这样既能让梦璐体会到学校生活的快乐,幼儿园每班两教一保的配置,也避免了梦璐课后无人照看的隐患
![]() |
。通过一年多的努力,杨场镇小学校对其进行了网络教学和送教上门服务共计200余课时。学校负责人感叹到“第一次去梦璐家,她总是抵触我们,想和她交流却总躲在爸爸的身后,小小的脸庞上挂着满满的恐惧。”一次、两次、梦璐父母对“送教上门”服务也开始产生了怀疑,“每天面对几十个新生的日常教学任务的老师们都已经疲惫不堪,还要花精力去送教真的很累”个别教师也打起了送教的“退堂鼓。”“作为父亲的我生有感触,看着自己的孩子被别人歧视,担心她长大后如何面对生活的压力,如果在没人关心他们,娃娃的处境肯定会越来越难。”“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让残儿们感受到教育带来的温暖,我们都是为人父为人母的人,多拿出点爱给这些残儿,她们懂事后会记住我们的。”学校负责人李夷回忆到。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时间的催化,梦璐逐渐接纳了“送教上门”的老师。1、2、3……上、下……画个椭圆是鸡蛋……,在老师们的悉心教导下,梦璐脸上再度洋溢起了自信的微笑。
![]() |
目前,丹棱县杨场镇小学校的老师们不断细化送教上门服务,秉承着党员教师引领,青年教师跟岗的方针策略,让辖区里的六位重度残疾儿童,感受到了教育带来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