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眉山10月11日讯(陈波 郑丽霞 文/图)从“蜗居”在老式砖混结构的办公大院到交通便利百姓方便的办公新址,从“社会化保障”工作机制到“智能法律服务机器人”引进等等,这位“爱搞事儿”的一线信访工作者王时福却在平凡的岗位成就了非凡。
2000年眉山正式撤区设市,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新旧交替迅速,社会矛盾纷繁而出,给地方经济建设带来巨大的挑战,同时对群众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基层信访干部,王时福同志始终牢记初心使命,用实际行动践行“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宗旨。
![]() |
骑自行车 体验百姓上访方式
2016年12月,王时福刚刚到信访局报到时,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东坡区信访局“蜗居”在老式砖混结构的办公大院的一个逼仄角落里,办公室加上接待大厅合起来只200余平,除去必须的办公用房,接待大厅小到挤一挤能容纳30人,再多几个人就得站到门外面,由于是在底楼,接待环境潮湿,夏天蚊虫多,甚至还有蛇鼠出入,接待场所对于群众来说找起来又十分地不方便,这样的接待条件实难满足群众的来访需求。
此情此景让王时福下定决心要“改”,一定要把接待大厅改造成让老百姓“欢喜”的服务场所,让地方经济发展成果能真正惠及群众,让百姓拥有更多的获得感。为此,王时福耗时两个月时间,骑着自行车以体验百姓上访的方式走遍全城,共实地查看了15个方便群众来访的单位备选迁址点,从中选取了两个即交通便利又场地开阔的地点,报请党委、政府批准,最终迁入现所在位置——东坡大道。
新的办公地点西临城市主干道,北靠眉山市信访局,与市委、市政府直线相距100米,即方便群众来访又减少了群众的上访成本,总占地面积约930平方,设置了办公室、会议室、领导接访室、访前律师咨询中心、法学会调解室、接待大厅等功能区。其中,接待大厅占地210余平,容纳一两百人绰绰有余,其大门就开在“路边边上”,老百姓只需“抬一脚”进门就可实现和信访干部的面对面,做到了候访、登记、咨询、接访、调解标准化、规范化、实用化,实现了服务环境方便快捷、优质高效、舒适温馨,真正做到了让群众“宾至如归”。
![]() |
访前律师咨询 解决困难不听政府“一面之词”
王时福到任后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思考,发现此前接待群众来访的法律顾问是由政府指定,这些法律顾问就是政府工作人员,他们代表的是“当官的”,不管“当官的”说的有没有道理,引用法律正不正确,解释政策规定合不合理,天然的心理抗拒导致来访群众根本不信任法律顾问的建言,往往法律顾问说得越多,群众越会产生“政府又想哄我?”的心里疑问,十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甚至适得其反,老百姓要的是公平公正,不是政府“一面之词”。
为了扭转这种工作被动的局面,几经思索,一个灵感“社会化保障”触动了他,即引入具备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第三方参与信访,即有利于解决矛盾问题又起监督作用,于是他大胆地向党委、政府谏言“向全市招标优质律师事务所入驻东坡区信访局,通过向律师事务所购买服务的方式请他们参与到访前咨询。”咨询中心独立办公,不向党委、政府负责,只管办好他们的“案子”,极积引导信访群众通过正确的方式维权,少走弯路,减少信访成本,他们只需要定期向东坡区信访局报备办理情况即可。
通过一年多以来的实际运行,成效非常明显,访前律师咨询使得心理疑问巨大但实际利益按政策得到保障的初访群众疑惑而来释疑而归,大量地引导应该走司法程序而又不知“路在何方”的群众走入法律维权途径,避免了群众在信访渠道中长时间“打转转”而问题本身得不到解决。
互联网+智能服务 实现信访“少跑路”
王时福在一次出差入住酒店时,前台大厅里一个东西吸引了他——智能机器人,这个机器人会主动向进门的客人打招呼、询问需求,主动向下楼的客人提醒安全,主动询问前台工作人员当日酒店入住情况等等,作为客人的他体验非常不错,对酒店的感观陡增。这一下子让他想到了开设智能机器人用以提高群众的来访体验,让群众打开心结以更加轻松的心情向党委、政府诉说“心声”。
回来后,王时福经多番调研,并向上级部门报告申请开设智能机器人,几经曲折与重庆一家机器人研发公司合作开发,终于把智能机器人“请”到了东坡区信访局的接待大厅,还给它取了一个可爱的名字“大牛”。
为东坡信访量身定做的“大牛”,不仅具备“门童”功能,还能唱歌跳舞,和群众聊天拉家常,更重要的是他能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群众可以通过语音或触摸屏与“大牛”进行对话,“大牛”通过多轮对话掌握群众的诉求、查明事实等,比如反映工伤方面:是否受伤、受伤程度、是否做了伤残鉴定、花了多少医药费等等,并根据法律条款和相似案例为群众生成咨询意见书指导群众正确维权,群众通过扫码就可将意见书下载到自己的手机上,非常地省时省力。
设立一年多来,“大牛”共为300余人次提供过服务,并为150余人次出具过咨询意见书,很多群众来了以后经过“大牛”的指导就走了,甚至连信访干部的面都不需要见一下。
同时,东坡区信访局还聘请法学会专家入驻进行现场调解、开设“东坡信访”微信公众号让群众通过手机网上信访实现“少跑路”、设置矛盾多元化解一体化平台触摸屏实现前端访调对接等等。
![]() |
创新和使命 在平凡岗位成就非凡
作为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党员干部,王时福深知百姓“之苦”、之急盼,如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解决群众诉求让群众满意是萦绕在他心头的大事。在王时福的带领下东坡区的群众工作不断取得新进步,获得了各级领导的认可和表扬。
东坡区信访局2017年被四川省信访工作联席会议表彰为“创建三无活动先进区”,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2017年度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先进集体”“ 2017年度先进单位”;2019年,被四川省信访局评为“人民满意窗口”,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记二等功公务员集体”。他个人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2017年度信访工作先进个人”“2018年度新时代先锋工程先进个人”“2018年度群众和信访工作先进个人”等等。东坡区的信访工作先进经验做法受到全国广泛关注,先后有20余个单位到东坡区信访局交流学习。
社会在进步、情况在变化,奋斗在群众工作一线的王时福同志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做到与时俱进,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贡献力量,并且身体力行地影响和带动着身边的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谱写新时代信访事业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