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眉山2月12日讯 碉楼、石砌房、索桥、栈道....这一幕幕充满浓郁羌族风情的村寨,在阳光照耀下都显得那么的宁静而和谐。在这片古老的羌寨土地上,眉山市中医医院对口支援小队曾在这里扎根,这群难忘的人和事的记忆慢慢氤氲开来,浮现在眼前,沉浸入脑海,让人无法忘怀。
眉山市中医医院选派由院长助理史晓丽、普外科主治医师谢刚、普外科护士长罗敏组成对口支援茂县中医医院小队,2018年1月4日,上级部门组织开展援藏岗前培训,视频里播放了茂县贫困地区的医疗现状,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恶劣的生活条件、落后的医疗技术让史晓丽和她的队友们心里也为之震颤,她心里暗下决定,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尽最大之力来帮助贫困地区的人们。
不让一个群众久等
在这一年里,史晓丽带领小队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健康直通车、惠及羌区百姓”、“享受健康晚年”各类主题义诊活动。无论寒气逼人还是烈日炎炎,小队始终怀着对藏区人民的深情厚谊,不辞辛劳,从来不曾缺席。
每次义诊,闻讯而来的群众们里三层外三层的把义诊咨询桌围个水泄不通。“医生,你们是从哪里来的呀?来帮我看看我的腿,痛了很久了。”“我总是感到头晕,休息一会儿便好,这是怎么回事呀?”“护士,帮我测个血压,我一直吃着药控制呢”......群众纷纷向小队咨询自己所关心的健康问题,小队专家们面对热情的群众,顾不上喝水,细心听取群众们主诉病史,认真仔细检查,耐心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并根据病情给予治疗建议和意见,努力解决每一位群众的健康疑惑。
是使命更是责任
史晓丽除了深入临床一线工作之外,协助医院顺利通过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复评工作,并获得评审专家组和当地卫计局的一致好评。她修订了该院的《护理工作手册》、《护理应急预案与流程》、《护理人员中医技术及物理治疗技术使用手册》、《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标准》等手册,帮助该院护理部建立了制度化的工作规范,使护理、院感工作有章可循、有标可参。她还将眉山中医医院护理专利产品“医疗垃圾安装架”毫无保留在茂县中医医院全面推广和使用。
即使在未驻点期间,史晓丽和队员也是通过QQ、微信等互联网最快的方式,进行远程教学指导,制定各种培训计划,开展学术讲座、护理操作讲解培训等。同时,通过走出来和请进来等方式,邀请眉山市中医医院消毒供应室护士长宋雪琼专门到茂县中医医院进行消毒供应室管理工作指导,对“低温等离子”等设备进行安装、使用及管理指导。对无菌治疗室进行改造,规范无菌物品的分类摆放和无菌治疗室的管理。并邀请茂县中医医院护理部副主任龙美、护士长宋明凤等同志到眉山进修学习护理管理工作。
“我们是来接替上一批援藏医务人员的,这是一次使命的交替以及责任的传递。”对口支援小队组长史晓丽坚定的说道。
不让一个群众失望
护士长罗敏到茂县中医院的第一个周末,她克服了语言不通、环境不适应等困难顺利的融入到集体,结束了医院一周紧凑且充实的工作,她与谢刚医师利用周末又马不停蹄的奔波富顺镇团结村随访出院患者。
经过2个多小时的路程到达了村口,村里道路坑洼不平,车辆只能停在距离刘大爷家外50米处。他们带着医院准备的礼品来到了刘大爷的家。刘大爷患颞下颌关节炎,张口吃饭都很困难,一年以来全靠稀饭、豆浆维持,在医院治疗好转后在家休养。刘大爷及其家属对他们的回访感到意外、惊喜和感激,家属说“我记得你们,你们是外地来支援的医生,没想到你们还能到家里来看老刘,太感谢你们了。”他们仔细为刘大爷进行检查,详细询问愈后恢复情况,耐心解答他的疑问,并对疾病愈后的知识进行了讲解,热心叮嘱饮食、生活注意事项....
罗敏说:“面对面的回访不仅仅是一句问候,而是送去急需的治疗和专业的指导,为患者提供康复保障,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传递温暖,让出院的患者不孤单,这是我们对口支援服务的延伸。”
不辜负援藏责任
援藏期间,谢刚医师完成了医院首例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并进行示范教学和开展业务知识培训。在谢刚医师的悉心指导下,科室已能够运用最新微创方法,治愈部分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此外,他还手把手指导开展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安置胸腔闭式引流、腹股沟疝腹膜前间隙修补、胸膜腔粘粘固定术等新技术项目。
我要把最鲜艳的羌红献给你
羌红是羌族人祈求吉祥的信物,用红红细细的布条,悬挂在庙宇前的树枝上,称之为羌红。天长日久,“献红”习俗逐步规范成羌族的最高传统礼仪。如今的阿坝州,不缺药,不缺设备,缺的是先进的医疗技术。眉山市中医医院对口帮扶的医务人员带给了当地人民最渴盼的医疗技术,漫长而短暂的一年援建工作结束时,善良而朴实的羌族人民以他们的最高礼仪,把最鲜艳的羌红,献给了为阿坝州医疗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的眉山市中医医院对口帮扶的医务人员。(眉山市中医医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