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眉山  >  眉山区县  >  丹棱
丹棱县双桥镇宿场村“党支部+专合社+农民”走上乡村振兴之路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18-11-18 15:32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眉山11月17日讯(刘敬宗  刘晓静 图/文)“今年我们村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要突破两万元以上!”11月17日,正在村里召开干部会的党支部书记郭永说。

据悉,丹棱县双桥镇宿场村有6个村民小组,710户,2535人,水果总面积6000余亩,其中优质不知火、春见、爱媛5000多亩,年产杂柑水果1300万斤,桃子、李子1000余亩,年产桃、李300万斤,水果总产值达8000万元,是全县有名的水果专业村。2017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600元,走上了乡村振兴之路。

 

党支部召开支委会

乡村振兴第一书记袁林梅在布置工作

今年11月,由丹棱县组成的专家组,刚认定的“丹棱县梅湾现代农业(水果)万亩示范园”,涉及双桥镇的六个村,包括宿场村、天宫村、黄金村、龙埂村、梅湾村和石河村,其领导小组由宿场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办公室设在五圣水果专业合作社(宿场村)内,由专合社一班人,负责以宿场村为核心的整个示范园的日常工作及后勤保障工作,对示范园区建设工作,进行统一规划、部署和安排。

“农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能够得到上级领导的信任,全靠我们村有了一个好的党支部。”许多村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干部干部,先行一步”是村党支部、村委一班人带领全村人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品种,带头示范的结果。“头羊效应”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宿场村以农民夜校为阵地抓基层党建工作,每月28日开展党群集中活动,16-18日为党小组集中活动时间,风雨无阻,及时传达贯彻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党建促脱贫,以党建促发展,以党建促振兴。通过抓党建,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党建引领经济社会稳健发展。思想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全体共产党员自觉增强党性修养,讲政治、顾大局;在日常生活中,从小事做起,充分发挥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乡村振兴第一书记袁林梅在查看水果

乡村振兴农业技术员王树军(左)在果园与村民交流

宿场村,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把村级党组织建设成了名符其实的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带领群众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我当火车头,致富不用愁!”这是本届党支部换届时,充满自信、新任村党支部书记年仅27岁郭永的竞职演讲。郭永大学毕业之后,先后在新疆、渠县、西昌等地打工,于2013年回村担任新村建设管理员,直到2016年底通过竞选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村里找不到接班人,就是这届干部的失败!”现任村干部也是全村所有干部中,年龄最大(53岁)的郭常友说,大胆启用年轻人是本村的一大特色。宿场村先后有3名党支部书记和一名村主任通过公开招考,进入了国家公务员队伍,而且先后走上科级领导干部岗位。这与村党支部一贯以来长期坚持的选人用人导向有很大的关系。“成事在天,谋事在人”要做事,先选人。“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宿场村把培养选用年轻人进入村支两委班子队伍,作为重中之重来抓,让想干事、能干事、善干事,思维敏捷、反映迅速的年轻人挑重担,扶上马还要送一程。

乡风文明事理会负责人谢成学(右)在与村民交流

从事电子商务的简丽(左)正在准备装箱发货

种水果,邱万和带了个好头。宿场村能够有今天的水果产业,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本村最早种植红桔的邱万和。现年66岁的邱万和,说起当初种水果可以说是如数家珍。1976年在那“以粮为纲”“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邱万和硬是给前来准备割“尾巴”的治保主任干了一架,终于保住了阳沟边上的10株红桔树,大米才卖一角三分八的时候,他家的红桔就要卖一角五分钱一斤了,为了扩大面积,他就悄悄地在红桔新长的嫩梢上环割后包上营养土,等长根后分株移栽,到1978年,他引进了罗脐,嫁接脐橙20余株,到了1982年的时候,他就开始用自行车搭进城去卖,少的三元八,多的卖到四元二一斤,反正进一次城回来就是两三百元,让周围的人羡慕得不得了。“飞鸽车子罗马表”在当时是最“洋盘”的,邱万和第一次卖脐橙之后就花了168元,购置了一部崭新的飞鸽牌自行车,一家人着实高兴了好几天,他买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销售水果。现在的邱万和一家,800株果树全是春见,还在仁美镇光明村流转土地13亩种植优新葡萄,一家5口人,全年收入轻轻松松超过30万元。

在邱万和的带动下,随后的几十年,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宿场村种水果的农户越来越多。2003年,宿场村2组何开华硬是将自家430株脐橙,全部锯掉改换成了“不知火”,周围的老百姓都说何开华是“瓜儿”“疯子”,可如今这样的“瓜儿”“疯子”却还在不断增加。

村党支部书记郭永介绍村所获荣誉

“我是宿场人,该做宿场事。”已经向党组织表示入党志愿,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五圣水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邱从波、副理事长郭常伟,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他们分文未取,没有报酬,常常服务于本村村民,深受当地村民爱戴。268户果农组成的五圣水果专业合作社(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黄建军、邱伯祥等7户村民也是专合社社员),是在村党支部、村委的指导下,紧紧围绕水果产业而成立的专门机构,采取“党支部+专合社+农民”模式,统一技术、统一农资、统一品牌、统一销售,打响“宿场五圣”这个“丹棱桔橙”母品牌下的子品牌,通过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在乡村振兴、村民致富的道路上,一个也不落下。

“我有责任把宿场的水果销得更远!”说这话的是年仅26岁的共产党员,返乡创业的大学毕业生简丽,也是专合社班子成员之一。她大学毕业后,先在上海几万人的华宏国企上班,后又跳槽到欧派无锡基地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今年3月试着在微信朋友圈销售丹棱不知火,哪晓得,不到一个月时间,销售水果的收入远远超过工资收入。于是,她毅然决然辞职回家,返乡创业。从今年3月底开始,与朋友李雨润等人合伙做起了电子商务,利用微商将自己在大学期间以及在外打工上班期间,结下的人脉资源优势转化为商业优势,除了销售自家的优质水果而外,还帮助当地村民销售水果,把宿场村的优质水果销售到了全国各地、天南海北,截止现在,经她线上线下销售的水果数量已达100多万斤。



“乡风文明,我有责任!”这是宿场村首届乡风文明理事会会长,年近七旬德高望重的谢成学经常说的话。11月17日,当记者找到谢成学时,他正在组织理事会成员开会,准备下周来一个环卫工作突击检查,必须保证宿场村境内环境整洁优雅,禁止大吃大喝,反对铺张浪费。近年来,农村中的红白喜事,人情、礼尚往来有愈演愈烈之势。为了及时制止奢侈之风,应广大村民要求,经村党支部、村委会集体研究,决定成立乡风文明理事会,由谢成学担任会长,共产党员邱云亮担任副会长,成员有19人组成,分别负责红白理事会、环保、调解、文艺、青年志愿者等小组的具体事宜,保证“矛盾不上交,纠纷不出村”。

宿场一组53户人,大片的果园急需修一条生产道,以方便果农进出,可有三分之一的农户就是不愿拿土地出来,为了做好这部分人的工作,谢成学硬是带着一帮人,不分白昼,苦口婆心,好话说尽一萝框,个别群众还是不理解,居然与谢成学“骂了老娘”。如今新修成的5米宽,2000米长,占地20多亩从果园中横穿而过的公路完成之后,家家户户都购置了火三轮,极大地方便了果园的操作,老百姓是个个竖起了大拇指。有一天,当初开口骂人的那户人家,趁天黑专程到谢成学家道歉,“对不起,我错了,当时是我不理解。”

如今的宿场村越变越好,真的是生产发展,生态宜居,生活宽裕,环境优美,成了名符其实的大美宿场,和美宿场。

相关新闻
编辑:肖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