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眉山  >  眉山区县  >  丹棱
八百湖堰润丹棱 清溪活水暖人心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17-07-12 17:27来源:四川新闻网

 

 双桥镇金藏村整治后的山坪塘和新建的蓄水池

四川新闻网眉山7月12日讯(李佰梅 文/图)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润万物而无形。2013年初,眉山市委、市政府经过深入论证和科学决策,提出以水资源储备、水资源调配、水生态修复、水环境净化、饮水安全保障五种能力的提升为抓手,建设“千湖之城”的重大举措。丹棱县立足实情,积极探索切实有效的治水方略,大手笔、大气魄,科学规划,首次提出了“八百湖堰润丹棱”全景规划的响亮口号,举全县之力,以项目为核心,以做活“水”为重点,以重点建设、连网成片、全域推进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治水、赏用结合”的规划原则,既注重工程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又注重景观性和生态性,全面整合全县河、湖、塘、库、堰,实施“三生四引五水”工程,按照生产用水、生活用水、生态用水“三水一体”,抓好引水入城、引水入园、引水入镇、引水入村“四引”工作,实施增水、活水、见水、碧水、甜水“五水”工程。

攻坚克难,成效显著

“八百湖堰润丹棱”建设中,资金是丹棱县遇到的最大问题。为此,丹棱县举全县之力,通过多渠道筹集和打捆项目资金,全面整合水务、国土、环保、住建、交通、农业、林业、扶贫等相关部门项目和资金,本着“项目资金管理主体不变、投入渠道不变、资金用途不变、使用性质不变”的原则,集中向“八百湖堰润丹棱”建设倾斜,实现分散投入向集重点转变,形成“八百湖堰润丹棱”大投入、大建设的大局面。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多渠道、多方式融资,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和民间资金积极参与,实行县级财政配套一点、部门整合一点、民间吸收一点的“三个一点”方式,加大资金投入,千方百计破解资金难题。

2014-2016年,共完成投资73749万元,完成以水美城12处,景区造湖工程5处,四引工程56处,病险水库整治22座,山坪塘整治399座,新建蓄水池444口,中小河流治理2条,水土流失治理16平方公里,小水电增效扩容2处,碧水工程7处等。全县新增和恢复水域面积10.66平方公里,全县水域面积由原来的40.82平方公里增加到43.26平方公里,水域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由原来的7.2%增加到9.6%。

实施项目,带来巨变

(一)城内浊水变清溪,幸福指数往上提

“八百湖堰润丹棱”建设自2013年初开始建设以来,给丹棱的城市建设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2014年县政府首先是斥资2000余万元,通过对丹棱河城区段5级梯级蓄水的打造,形成“一城建五湖” ——“白塔湖”、“大雅湖”、“丹心湖”、“沧浪湖”和“大堰湖”,湖湖有风景,而“水”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所在,新建“五湖”将水环境打造与城市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将水引入生活,实现“增水”、“活水”、“见水”、“碧水”、“亲水”格局,通过开挖拓宽湖面,形成开阔的水面,如今的丹棱河,总能看见波光粼粼、碧波荡漾的水景,3年前那条流淌着脏水的“臭水沟”已一去不复返了。其次是县财政斥资400余万元对县城内“丹顶湖”的治理,通过采取清淤、截污、引水三项措施以及景观打造,对丹棱城内的“丹顶湖”进行全面整治,有效解决了多年以来被老百姓诟病的“一盆污水”的问题,既重塑了丹棱城区形象,又为全城百姓提供了一个环境优美的休闲场所。

2016年,县委县政府通过项目整合,多方筹集建设资金2.72亿元,实施思蒙河城区段综合治理项目,对思蒙河城区段两岸堤防进行生态化、景观化整治,并依托湖区重金打造“丹心湖公园”。位于思蒙河丹棱段城区两河交汇处的丹心湖,是“一城建五湖”工程项目之一,旨在将水环境打造与城市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将水引入生活,实现增水、碧水、活水、见水、亲水。但是在新建丹心湖工程建设之初,曾有许多人持反对意见,因为新的丹心湖所在的位置是丹棱县唯一的一个“公园”所在地,要新建“丹心湖”,就意味着要挖掉“公园”。据老人讲此处公园约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虽然破旧不堪,但仍然承载了上一代人心中的记忆,要拆掉这座公园,心中充满不舍。但是时代在前进,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县委县政府汇同水务部门和城市规划部门精心绘制了一张属于丹棱人民的新蓝图,挖新湖、建新公园,并通过对湖周边水景观的打造,原旧公园内几十年如一日流淌着的散发着恶臭的臭水沟不见了,原来狭窄的小河沟变成了上百亩宽阔水面的大湖,从开挖到建成,每天总有非常多的市民来一睹新湖的风采,交口称赞,口耳相传,随着“丹心湖”公园的完建,未来的“丹心湖公园”将是城水相融、绿水相依的生态休闲场所,县城的城市功能与品位将有力提升,丹棱县城又多了一抹靓丽的风景,老百姓生活的幸福感将直线上升。

(二)城外水系多串联,造福百姓更方便

按照兼顾生态修复、防洪排涝、农业灌溉、景观布局的“四个兼顾”标准,统筹考虑城市建设、乡镇美化、村庄风貌塑造及园区打造,我县依托“第6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实施了“引水入城、引水入镇、引水入村、引水入园”的“四引”工程。通过合理配置和布局水景观,有效增加水域面积,提高城乡水资源调配能力,改善区域水生态环境,做到水质可亲、水系成网、水域成景、水清景美。

“八百湖堰润丹棱”建设的第一年,恰好是丹棱县向省水利厅争取第6批小农水重点县项目的关键年,资金是丹棱县最薄弱的环节,粮食产量却是一道硬杠子,丹棱县举全县之力,在突破粮食产量大关后,艰难筹措项目自筹资金,并由县长朱莉亲自带队参加竞争演讲,从全省24个候选县(市、区)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全国第六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2014至2016年丹棱县小农水建设整合总投资达到1.8亿元,为丹棱县“八百湖堰润丹棱”建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项目在丹棱县张场镇、仁美镇、双桥镇、顺龙乡和石桥乡共5个乡镇40个村新建渠道77公里,整治渠道175.2公里,整治山坪塘259座,新建及改造泵站75处,新建蓄水池444口,新建高效节水灌面0.4万亩,目前项目已全面完工。山坪塘能装水了,蓄水池建好了,小水渠通畅了……通过一个个工程的实施,百姓的生产、生活用水都有了保障,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小项目带来大回报。通过项目的实施,我县逐步形成了布局合理、引排得当、丰枯调剂、多源互补、调控自如的水系连通体系,把每一滴水留在丹棱,切实有效解决民众用水难的问题,实现了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及生态用水的有机结合,成效显著,工程实施一处,还一处绿水青山,水源真正畅通了,也“活”起来了,丹棱因水而更显灵秀动人了。

(三)兄弟部门齐上阵,标本兼治显本领

“八百湖堰润丹棱”是以县水务局为牵头单位,由县国土、县环保、县住建、县交通、县农业、县林业以及县扶贫移民局等政府部门组成的大集体,4年来,所涉及的兄弟部门戮力齐心、通力合作,全面整合项目资金集中建设。环保局投资1个亿,利用三年时间对全县7个乡镇全面实施“碧水”工程,通过丹棱县整县推进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使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防止和控制,切实保护和改善全县饮用水源,有效提升水环境净化能力;国土局土地整理项目和农业局现代农业发展资金项目,实施对水利工程的新建维修与改造,修塘挖池,开渠通路,修缮了水利工程,疏通了农村生产生活用水。结合建设幸福美丽新村,通过新建龙鹄湖、打造“雁湖”、“幸福古村”等项目,建成了一批集生态、观光、旅游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水源工程,构建出一幅湖光山色的田园美景和宜居宜业的和谐新农村。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2017年,按照国家水利部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我县将以全面推进“河长制”、“全域安全饮水”、“全域污水治理”为契机,大力弘扬“有容乃大、和美为雅、刚毅自强、奋勇争先”的新时代丹棱精神,继续加快推进“增水”、“活水”、“见水”、“碧水”、“甜水”五水工程建设,计划完成投资18404万元,实现新增和恢复水域面积2.21平方公里,努力实现把丹棱建成天蓝地绿、林水相依、水清城美、人水和谐的大雅家园。

 

 

 

 

相关新闻
编辑:肖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