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眉山5月11日讯(王丽容)全面推行“河长制”,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水污染治理的重要举措。青城镇致力于“五个一”打造升级版“河长制”。
一名河长。成立镇、村(社区)“河长制”领导小组,设河长制办公室,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为泯江、思蒙河河长,村(社区)书记、主任为辖区河长,并将泯江、思蒙河支流及镇域内河流、沟渠一并纳入治理范围,由镇党委政府其余领导任河长,为每位河长配备联络员,确保“河长制”工作层层推进、层层压实。
一个巡河员。整合各村(社区)干部9名为巡河员,每日巡查河岸、河面排污情况、保洁情况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置,重大问题及时上报。巡河员要记录巡河日记,对巡查的时间、地点、河道情况等作全面仔细的记录,河长将不定时进行抽查。同时镇级联络员必须每周巡河一次,并督促、指导村(社区)巡河员开展工作。
一本台账。不断建立和完善“河长制”各类制度、清单和表册,编制了较为规范的“河长制”台账。包括投入4万元,聘请专业测绘公司测量绘制的一张流域图、一份污染源普查表;目标、问题、任务、责任四张清单;河流、沟渠治理方案和治理进度表等。目前这本小台账,人人手上抓,成为了河长们的作战手册和指挥棒。
一系列行动。一是责任到位。在河长制的层层推进中,从镇党委书记到村(居)民都明确了职责和分工,形成人人有压力、大家有动力治水体制。二是宣传到位。开展多种形式的环保宣传教育,让群众树立“水文治理,人人有责”的理念。三是督查到位。在政府网站开设“河长‘治’”专栏,开通镇长信箱、设污染举报电话(38811878),鼓励大家相互监督,及时举报。四是整治到位。从4月底开始进行了河道、河岸集中整治,疏通了堵塞河段,清理了陈年垃圾,禁止了河道养殖,目前已完成辖区内所有河流、干渠陈旧垃圾治理,下一步将着重治理面源污染。
一套考核机制。将“河长制”纳入村(社区)和镇、村(社区)干部目标考核,签订目标责任书,落实责任,形成常态化治理机制,要求巡河员每日一巡、联络员每周一查、河长每月一评,镇、村(社区)干部每季一次集中治理。对“河长制”执行不力的村(社区)和个人不得评先评优,造成严重损害后果的依法追究责任,力求“河长制”推进不打折扣,还后人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