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眉山3月21日讯 “十二五”以来,在青神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和市民政局的悉心指导下,县民政局高度重视老年人工作,认真分析老龄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县级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积极开拓创新,努力构建老龄工作新格局,为全县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着力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随着近年来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该局认真分析老龄人员结构、分布、需求等客观实际和困难,全力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城乡日间照料中心以及农村幸福院的建设,新建城乡日间照料中心4个,建成农村幸福院27个,并积极发动党团员、爱心人士、志愿者及其他社会力量参与日常服务。加强居家养老服务建设,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覆盖694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0%。完成社会福利院和敬老院床位改造项目,改造床位150张, 完成新增床位任务150张。
二、着力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第一,加强老年组织的建设和管理,让老年人老有所依。全县乡镇建协会10个,建会率100%;89个村(社区)已建立基层老年协会89个,建会率100%。全县有县级老年组织5个,城区机关单位老年人组织32个,农村基层老年人组织10个,村(社区)老年人组织89个。县、乡镇全部成立了老年人协会和老年体育协会,全县城乡老年体育人口达3万人。
第二,充分发挥老年大学的积极作用,加快老年网络建设,让老年人老有所学。全县有县级老年大学1所,新建老年学校2所,在校学员达4000人。老年人根据社会需要和本人爱好,学习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教学课程包含政治、法律法规、时事、医疗保健、太极拳、戏曲演唱、摄影等,创建书画、舞蹈等专门培训班,满足学员们不同的要求。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将老年大学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解决县老年大学长期无公用账户问题,加强对老年大学的管理。
第三,加强老年活动阵地,扎实开展“敬老月”活动,让老年人老有所乐。全县所有村、社区建有老年活动室和活动小广场,打造了较为便利的健身活动平台。在每年的“敬老月”活动期间,开展以宣传、庆祝、表彰、文艺演出、书画展、慰问、维权等为主要内容的各类老年活动。县民政局以及县老年组织精心策划、认真组织,使全县老年活动精彩无限,亮点纷呈,让每年的老年节成为全县4.6万老年人真正的节日。
第四,积极指导老年组织开展有益活动,让老年人老有所为。老年大学认真抓好有关部门的专题宣传,抓好创作,编排多种形式的节目,高质量的完成送文化到基层的任务。全县所有乡镇以及近70%的村(社区)成立了舞蹈队、腰鼓队、健身舞队等老年文艺组织,积极参与各类文艺调演,展现老年风采,弘扬社会正能量。
三、着力保障城乡老年群体特殊权益
第一,将全县符合保障条件的老人纳入低保范畴。全县共有5000余名60岁以上老人享受低保,占全县低保对象的52%。实施政府救济、社会互助和完善“五保”供养制度,有效解决城乡特困老人的安养问题。农村五保供养按照不低于3720元/年的标准实现全额财政供养。
第二,高度重视老年人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近三年累计救助重特大疾病老年人达7400余人次,累计发放救助资金740余万元。
第三,落实8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发放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高龄老年人数据,按时发放津贴,积极宣讲政策,确保高龄津贴能够发放到每一位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手中,让全县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仅2016年,发放高龄津贴就达235万元。
第四,认真落实老年人各项优待服务政策。在我县范围内,持《优待证》可减半或免费进入旅游景点,让老年人享受优惠、优先、优质的服务和照顾。
第五,认真实施银龄安康老年人意外保险工作。按照城区和农村两个层面,实施全县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障工作,扩大老年人群体参保范围。全县共有7097名老年人参加意外伤害保险,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青神县民政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