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眉山  >  眉山要闻
瓦屋山的打造是世世代代 受益是子子孙孙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17-02-27 18:08来源:四川新闻网

搬运家具

四川新闻网眉山2月27日讯(涂小雄 郑佳洁 文/图)近日,随着朝田坝最后一座搬迁房屋的顺利拆除,瓦屋山景区2号山门进场施工,标志着瓦屋山5A级景区项目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

“今年7月瓦屋山将以崭新的面貌对外展示性开放,开启洪雅旅游全新时代。”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瓦屋山景区项目建设指挥部指挥长张川说,站在新起点,新一届市、县党委、政府将瓦屋山景区作为眉山市生态旅游的龙头,下定决心、调集最优资源、集结最强力量,推进开发建设,瓦屋山迎来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抓住机遇?必须面向未来,全域统筹,精心规划,打造好新业态,树立好新形象。

根据规划,核心景区入口、金花桥区域,将按快速通道、游客服务中心和商业中心“一道两中心”布局,而朝田坝区域就是景区2号山门、大巴换乘中心建设区域。因此搬迁安置好朝田坝区域的群众成为推进瓦屋山景区项目建设的关键一步。

工作组成员帮助群众搬运家具

干部着眼大局 情系群众

想群众之所想 急群众之所急

“你的困难,只要政策范围内,我们会积极为你想办法解决。”“瓦屋山不开发,瓦屋山镇人民不答应,洪雅人民更不答应。”“重走老路,瓦屋山没有出路,只有规划好,布局好瓦屋山的业态,瓦屋山才能赢来新的曙光……”为了做通群众思想,每天磨嘴皮子,一遍遍跑腿是少不了的。工作组成员、瓦屋山景区管委会主任张十军感慨,工作开始后,干部迅速投入工作,但事情远没有计划中那么顺利,各种征迁难题接踵而至。“时间紧、任务重、群众不理解……规定时间完成任务几乎不可能。”如何破解难题?打开缺口?摆在了工作组的面前。

“干部先培训,懂政策,才能做通群众工作。”张川说,“干部着眼大局,情系群众。做群众思想工作时,积极、热情、耐心,懂得群众的心理,针对不同的家庭,积极为他们想办法,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认同。”

“友朋,你的核算没有遗漏嘛!有,我们及时的给你补上去哈!”工作组成员刘继和与对口联系户说着补偿的事情,并积极探讨今后的经营前景。

“吊车一会儿就到了哈!”拆迁户刘仕彪做货运索道工程建设,各种机具、建设用钢绳多而且必须用吊车才能搬运走,对口联系的工作组成员魏宇主动给他联系吊车,帮助上车、下车,赢得了刘仕彪的认同,在既定时间里顺利地搬迁完毕。

从宣传发动、签协议,到搬迁货物,工作组成员都一对一或几对一对口联系,积极为群众想办法解决实际问题,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理解,顺利的搬迁了朝田坝25户搬迁户。

搬迁户拆除房屋木料

群众顾全大局 共谋发展

舍小家为大家 舍小利赢大利

“瓦屋山没有开山,只有夏季2个月的避暑经营期,游客多,但品质不高,我们的受益也不高,而且还很辛苦。”朝田坝拆迁户史大久笑着说,统一规划建设后,打造的相大坪商业经济圈,业态更优,相信游客更多,以后生活比现在更好。

“我们要看到长远的利益,要顾全大局,瓦屋山的打造是世世代代,子子孙孙的利益,不能为了我们眼前的利益,而舍去了长远的利益。只有瓦屋山景区建设好、开发好了,我们的收入才会更高。”工作组成员之一的史学美自己也是搬迁户,为了起到表率作用,他第一时间签订了搬迁协议。

“以后经营会更好!”相大坪区域搬迁户蒋洪君在知道要搬迁后,积极支持工作。他深信,相大坪商业圈,必将成为瓦屋山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品质旅游的新名片,收入会翻番。

工作组成员积极想办法,协调机具吊运大型货物

措施保障到位 政策满意

全程公开透明 接受群众监督
“在推进过程中,我们根据任务将工作组分成5个小组,各小组长带组包片、各组成员包户到人,全员上阵。”瓦屋山镇党委书记谢宏志说,工作中实行挂图作战、倒排任务,每天在微信工作群里通报工作进度,督促每一位干部你追我赶、加码攻坚。

“测量小组、核算小组按规定把所有测量数据、补偿内容和费用公开,一一核算好交到群众手里,有问题可以随时联系我们,如果确实有疏漏,政府派专人进行核查纠正。”谢宏志说。

“掌握进度、协调问题、化解矛盾。”工作组每天召集一次碰头会,研究推进情况,督促攻坚克难。

“除了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外,措施保障到位很重要。”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瓦屋山景区项目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王利洪表示,工作之所以能顺利推进,得益于大家的辛勤付出,群众的支持理解,得益于各项制度的保障到位,政策群众满意,一把尺子量到底,全程公开透明,群众可以监督。“对政策清楚,对服务满意,对程序放心,群众心态转变了,工作自然就顺利了。”

相关新闻
编辑:肖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