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眉山  >  美育风采
彭山二小南校区“三板斧”之一:三方转观念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17-01-03 15:21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眉山1月3日讯(张林 李娟 吕伟利)新的一年开始,让我们继续回顾彭山二小南校区“三板斧”砍出好开局。

“三板斧”之一:三方转观念。2016年,彭山二小南校区建校伊始,在《办“四品”学校——彭山二小南校区三年发展规划》中指出:以高规格、高起点追寻品质教育,将“四品”教育——人品、文品、教品、品牌”走向生动、走向深入、走向缤纷。鲜明地提出了“培育优雅人品——雅言、雅行、雅仪;营造雅致文品——经典味、书香味、学生味 ;打造高雅教品——优课、优师、优家教;精酿典雅品牌——特长、特点、特色”的发展目标,将彭山二小南校区建成巴蜀名校。

“这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理想事业,唯有观念可以承载理想。搞教育的人,思想与观念一定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和要求,才能永远充满活力,谁拥有丰富适宜的观念,谁就拥有教育明天的底气。南校正是用发展的观念引领教育前行的道路,观念新则万象更新。”该校校长周晓华告诉记者。

(一)转教师观念——让教师立足教育潮头

学校45名教师来自不同的乡镇学校,在育人观念,教学理念上参差不齐。如何充分发挥出这支“特种部队”的战斗力,将他们的聪明才智和潜能激活到最大化,整合到最优化?学校开出良方,精施“六培”活动。

一培人心。人心齐,泰山移。心态决定状态。心在哪里,智慧就在哪里!

7月4日,彭山二小南校区教师集体见面会上,周晓华校长以“风好正是扬帆时”为题,深情动容地向老师们展开“一所雅致校园,一群挚情领导,一支激情团队,一套管理模式”的南校区未来发展的美好画卷,老师们在憧憬与向往中,人心昂扬,纷纷誓言:一定服从学校安排,出色完成任务;一定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先做好学生,再做好先生……一定成为教育的良师、学生的益友。老师们有了心动!

二培理念。8月24日、25日,南校区两天的教师学前培训会上,周晓华校长作了《精酿教育人生》的主题讲座。

周校长引导老师们只有不忘初心,坚持“六个始终”,才能精酿自己的教育人生!

始终有一种状态——自觉。自觉遵守师德规范,自觉在第一时间主动、精准地完成各级交办的每项工作,自觉做好“教学六认真”,……让自觉成为教育人生的不朽指南。

始终有一种胸怀——吃苦。教师要乐于吃两样东西,一个是吃亏,一个是吃苦。吃早出晚归的苦,吃学习孤独的苦,吃差生辅导的苦,吃质量压力的苦,吃教学劳累的苦……以苦为乐。

始终有一种行为——示范。凡是对学生的要求一定要体现在教师的行动中:带头捡垃圾,带头节约,带头廉洁,带头学习,带头研究,带头做好事等,行胜于言。

始终有一种情结——爱心。教师要用爱散发出最美的光芒,要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用真诚的爱去理解、宽容、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孩子。

始终有一种精神——专注。教师要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那就是竭尽全力教书育人,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始终有一种激情——创新。教师要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育手段,创新育人模式,创新品质教育的妙招。

“六个始终”引领和鞭策教师:用最初的心,教书育人;用最真的情,浸润生命;用忠诚和担当,精酿教育人生!

三培礼仪。为达成南校区“优雅立德”的办学理念,务必培养出儒雅的教师。学校专门聘请国际认证注册高级礼仪培训师、中国儿童礼仪协会高级讲师邱婷老师对老师们进行礼仪培训。她从礼仪的含义,礼仪的起源与发展,教师修养礼仪,教师形象礼仪四个方面对教师礼仪与师德修养作了理论指导和行为示范,老师们在边听、边试、边悟中,熏染儒雅气韵。  

四培技能。学校不遗余力构架教师专业发展“三维空间”,力图教师人人会教书,人人教好书。

学习空间。(1)高端学习。派老师到名校学习,派教师外出观摩、培训。一期里,派出陈平老师参加四川省骨干教师培训;唐议老师、倪萍老师、唐辉老师、张帆老师、赵艳老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李霞老师到浙大培训经典文化;张艺老师参加眉山市中小学主题班会研讨培训……老师们培训学习后,回校与全体教师分享习心得。(2)校培学习。学校按惯例每周二下午数学教研,每周三下午语文教研,每周五下午艺体常识科教研,开展形式多样的教材培训、专题讲座、专题论坛、课例分享、课案研讨……在从未间断的教研里,老师们研出教学理念,研出教学策略,研出教学模式。(3)阅读学习。老师们如饥似渴地阅读教体局发的《56号教室的奇迹》《给教师的建议》《经典的力量》等,老师们在阅读中撰写心得,在心得后致用。

实践空间。教导处创生“学—教—训—研”相结合的道路,通过每周一次的常规教研和每年一次的教学节,实施“五微”工程:微课题、微讲坛、微创新、微课堂、微故事。在“五微”实践里,老师们慧心探究课题,真情讲述故事,创新教学形式,精心课堂教学……在一针一线的实践里,老师们平添教育教学的底气。

展示空间。学校把握机会,给老师们提供展示的舞台,张林老师参加四川省课堂教学展示,梁永莉老师上四川省少先队活动课,李叔红、葛羽、邓茜等7位老师上“一师一优课”,宋庭春老师上区级外语教学示范课,肖琼老师为全区一年级的语文老师作为《一年级新语文教材的解读与分析》的专题培训,陈平、李娟等12位老师分别到府河小学、公义小学、保胜小学等送教……展示打造教师实力,展示培养教师风采。

五培写作。写作,不仅可以全方位“搅动”教师的教育思想、创新思维、工作经验、知识储备和写作激情,更可通过以写促学、以写促思、以写促研、以写促教、以写促智,写作才能出经验。为此,学校邀请一些资深笔者现场对教师进行写作知识与写作技能的指导。老师们逐渐养成一种多动笔的习惯,把听到的、看到的、悟到的有新意的东西及时写下来,以至“日久生智”。一期里,老师们在各级报刊发表文章14篇。

六培师道。师厚德则人崇,人学丰则师表。11月23日,学校举办“南校教师的奇迹”报告会,老师们娓娓道来,把师德的故事传说。周利彬老师讲道:我们一要做“性温”、“包容”、“调和”的老师,希望你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个亲切的脸庞;二要童心不泯,要蹲下来看学生。老师要和学生相似,而不能要求学生和老师相似。教了28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因为有一颗童心,对学生就多了一份理解,就会知道,学生喜欢什么,渴望什么,作业就少了,活动就多了;三要身正,穿戴不敢随便,自己不敢潦草,说话不敢随意,态度不敢生硬,错误不敢不认,行动不敢落后,备课不敢马虎,书报不敢不读……唐辉老师以《六配合优化教学质量》为题向大家阐释了不同学段间的配合、年级全体教师间的配合、同年级同学科教师间的配合、班级各学科教师间的配合、师生间的配合以及生生间的配合对优化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和实施策略,增强老师的合作意识和质量意识;周晓华校长建议老师们用思想、用实践、用学习、用反思、用写作、用智慧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带着爱去工作,随时活在爱里!

一系列的培训,宛如一股股暖流浸入老师们的心田,老师们认清了自身的优劣,明确了肩负的责任,升华了上进的心态,转变了正念的观念,充满了工作的豪情,坚定了理想信念。

躬耕教坛三十年的周利彬老师如此感慨:“在我的从教历程中,曾在多个学校奋战过。周晓华校长对老师的真诚,对业务的精专,对工作的热忱让我真心感动!他为人正直,胸怀大度,细心而严谨,不怒自威,一身正气,令人敬佩!跟着周校长干工作,我累死都乐意!”

倪萍老师深有感触地说:“来到南校区,领导的关怀,同事们的敬业奉献,又重拾起当初刚踏上三尺讲台时的激情!”

陈平主任在工作心得中写道:“在南校区我找到了努力的原动力,南校区的老师们像打了鸡血般在三尺阵地上忘我奋战,激动且感动,心动且行动!”

……

(二)转家长观念——让家长成为教育的同路人

彭山二小南校区的家长几乎都是原灵石镇的农民,较多的家长缺失适宜的家教方法,真正懂得教育的家长并不多,特别是留守儿童非常多,隔代教育显现出的教育问题尤为突出。“棍棒底下出孝子”者有之,“放任自流”者有之,“娇生惯养”者有之……而家长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直面现状,南校区开展了家教培训风雷行动。

专家讲座,树立家校配合观。学校邀请著名教育专家余永红教授举办“家校配合,效力无穷”专题讲座,通过专家的口扭转了家长认为教育孩子只是学校的事这一陈旧观念,家长们开始成为学校教育的支持者、参与者。三年级二班李思琪的妈妈、任俊的妈妈、李子涵的妈妈主动请缨分别给孩子们上了剪纸、包饺子、插花等手工课,既拉近了家长与孩子的距离,又让家长体验到老师的辛劳;一年级三班的吴思瑶的妈妈擅长舞蹈,她就在课余时间到班上免费教孩子们跳舞……

现场观摩,更新家长人才观。9月13日,彭山二小南校区在彭山二小演播大厅召开了以“花开七彩”为主题的家长会。会上,全体家长观看了由彭山二小上千名学生上演的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节目内容涵盖了葫芦丝、巴乌、架子鼓、古筝、电子琴、吉他、小提琴、拉丁舞、民族舞、爵士舞、运动舞、快板、变脸等应有尽有,家长们唏嘘不已,感慨不已。会上,周校长专题讲座《让学生成为个性的海洋》,家长们既开阔了眼界,又转变了境界,开始关注孩子的个性培养。家住巨梁半岛的袁瑞晰妈妈说:“看到二小孩子们的精彩表演,我好激动,好羡慕!袁瑞晰虽然才上一年级,但我和他商量了,去学巴乌”……如今,据不完全统计,全校有36人学葫芦丝、38人学巴乌,16人学陶笛,42人学舞蹈,60人学篮球,2人学变脸……家长们开始心甘情愿让孩子参与各类个性培养。

家长座谈,生成家长育人观。10月份,南校区各班结合本班实际先后以“为孩子的将来架桥铺路”为主题召开班级家长座谈会。在家长座谈会上,家长们求同存异:有的家长说,一定要在学生面前树立教师威信,这样才信其师,听其道;有的家长说,一定舍得把钱花在孩子的培养上,而不是吃喝玩乐;有的家长说,说千道万,不如做一遍,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一定要做到……在交流中生成了许多有效的家教方法,那些陈旧的教育观念自然冰雪消融。

 “三观”一转,助转学校、家庭、教师整体联动,南校教育合拍共振。

(三)转学生观念——让学生优雅成长

一开校,南校区就树立“优雅立德  个性树人”的办学理念,精准确立“优雅特质、个性特长、体育特技”为办学目标,将“雅”教育渗透到学生生活、学习的每个时空。

开学典礼,倡“优雅”新风。9月1日,学校举行“播下优雅种子,开启个性未来”开学典礼。周校长告诉孩子们“优雅是最美的姿态”,少先队大队部向全体少先队员发出争做“雅言、雅行、雅仪”的倡议,学生代表作《争做优雅好少年》发言,全体学生集体作“雅言、雅行、雅仪,做最美自己”的宣誓,一开学就掀起了“优雅”风尚。

校本课程,培育“优雅”内涵。学校每周开设一节“优雅课”,使用创编的校本教材《一日优雅指南》《优雅的足迹》《优雅的种子》,让学生懂得优雅的要义,记住优雅的标准,明确优雅的做法,播种优雅的内涵。

升旗仪式,展示“优雅”风采。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班级轮流,紧扣“雅言、雅行、雅仪”开展“国旗下讲话”“经典颂读”“才艺展示”等丰富多彩的展演活动,展开“优雅”每一天。

家庭实践,培养“优雅”习惯。学校要求学生每天回家做“4个5”分钟:做5分钟家务、读5分钟名著、练5分钟书法、练5分钟艺术特长。长此以往,由量变到质变,养学生优雅习惯。

个性培养,彰显“优雅”特质。学校倡导人人有特长,每人会一样体育技能、学一样艺术特长;班班有特色,如花样篮球班、腰鼓班、武术班、文学班、书香班……;年级有代表队,街舞代表队、爵士舞代表队、拉丁舞代表队、运动舞代表队……;全校有精英队,篮球队、足球队、田径队、乒乓球队……。个性培养,让学生蓬勃向上,阳光优雅。

“优雅”培养,让农村娃原本的土、粗、俗变得大方、文明、热情,由原本的贪玩好耍变得勤奋、好学、上进,由原本的只读书为琴棋书画样样学。

片区督学帅福中,在11月份的学生座谈会上,听到了这样的佳音:四(1)班李诚同学高兴地说:“以前觉得无聊,我就老爱看电视和玩手机游戏。现在参加了校篮球队,我觉得很开心了,也更喜欢学习了。”;六(1)班的赵冉同学说:“这期我们班同学的变化可大了!以前班上的陈露等几个男生总爱说脏话和欺负人,现在班上同学都说普通话,他们也改了不少,班上倒垃圾、还菜桶、领牛奶这些脏活累活他们全包了。”

 

 

相关新闻
编辑:肖伟